“幸福漯河健康舞”的几点创新性做法

时间:2022-10-29 04:07:39

“幸福漯河健康舞”的几点创新性做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漯河市立足文化惠民,于2011年启动了“幸福漯河健康舞”活动。2013年 “幸福漯河健康舞”被评为河南省首届“群星奖”优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2013年11月 “幸福漯河健康舞”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并与2016年5月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目前,漯河市参加“健康舞”舞蹈队的群众已达60万人,参与“健康舞”活动的群众达160万人次,“幸福漯河健康舞”被成功打造成漯河市最受群众欢迎、参与度最高的公共文化项目品牌。

“幸福漯河健康舞”活动的开展为其他地市开展广场舞蹈类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就其创新性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理念的创新

1.健康的身体。创编者对“健康舞”的动作和音乐进行了精心的选编和整理,使其具有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娱乐交流等多元功能,可广泛适用于20―80岁城乡人群。目前推出的三套舞蹈每一节舞蹈的时间长度和节奏快慢进行严格控制,运动量经过科学测算,从上肢运动到下肢运动,从站立到跑跳开展系统训练,通过面、头、颈、胸、腰、胯、臀、膝、臂、手、腿、足以及四肢各部位的动作与之配合,运用各种舞姿、舞步、收缩与舒展、推进与拉伸、挺身与屈体等人体运动使身体健康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2.健康的心态。把握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心理,健康舞作为一种休闲、健身活动,市民在参与时容易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为市民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从家里走出来,沟通交流,增进情感。健康舞舞出了社会和谐、邻里和气、家庭和睦。

3.健康的社会。近年来不断加大公共娱乐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漯河市的沙澧河开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给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大量场地。将在各个社区、街道活动的分散的舞蹈爱好者集中起来,组建成有管理、有秩序的大型舞蹈团队,在政府的引导下来到河堤、广场进行活动。舞蹈队设有文化志愿者进行管理,并在群艺馆登记备案。采取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方式进行活动,签订“广场公约”,对公共空间的娱乐健身规则进行设定,明确民众的活动权利和义务,明确民众需要遵守和注意的事项,给民众提供指南,克服了广场舞扰民的问题。

4.健康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蓬勃发展不仅为群众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机会,而且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问题,促进了文化认同感和公平感。让快乐走进群众,健康传入万家,和谐融入社会,文化惠及百姓,体现了党和政府主导、扶持培育群众文化的发展理念,做大做强群众文化品牌的工作思路,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政治追求,真正做到了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

二、工作方法的创新

1.拓思路、强推动,勇于创新。“幸福漯河健康舞”的推广与普及,首先来源于工作思路上的创新。漯河城市框架小、财政收入不高,如何发展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漯河市因地制宜,以近几年投资40亿元,建设长36公里的4A级沙澧河风景区为依托,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阵地;其次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实行骨干带动制,对参加“健康舞”的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层层带动,另一方面,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制定出台了《关于招募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赋予其权利和义务;三是机制上的创新。坚持“政府协调、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原则,积极寻求社会力量,从人力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四是整合文化资源,市级和县级文艺工作者联动,业余舞蹈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互动,各展其长。

2.“四免费”、“五统一”,加强引导。“四免费”即对“幸福漯河健康舞”的群众组织,免费赠送教学光盘、免费学习培训、免费赠送音响、免费赠送服装。“五统一”即:对各舞蹈队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音乐、统一动作、统一服装进行活动。根据这些办法,相关工作人员在沙澧河景区的游园、景点等建立固定的培训点和活动站,对舞蹈爱好者和组织者进行舞蹈动作培训,为活动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成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把各个固定活动点的组织者、参与者吸纳进来,整合群众自发性的舞蹈队,完善硬件设施,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规划落实活动场地,确保不扰民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活动。

3.精选题、近群众,带动性强。“健康舞”充分考虑广大参与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摈弃了原来群众性舞蹈的简单模仿和抄袭,从生活和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突出实用性和娱乐性,使其成为锻炼身体和疗养身心的独特方式。“幸福漯河健康舞”到目前为止已经创编推广了三套,每一套都有不同的特点,训练范围由第一套的以肩、臂等上半身锻炼为主发展到第二套加强腿部力量型动作,到第三套增加了跑跳,不断增强群众身体机能的同时,也让群众有持续的新鲜感,让健康舞常跳常新。

4.办比赛、聚人心,激发热情。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在全市形成更大的规模,连续三年举办漯河市“幸福漯河健康舞”大赛。每次大赛从初选到决赛历时2个月左右。工作人员分别赴全市各乡镇开展初赛选拔工作,带动基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规范健康舞动作,挑选出优秀的舞蹈队参加县区级别的比赛,经过层层筛选,进入漯河市“幸福漯河健康舞”大赛总决赛。每次大赛前来观看的观众都高达数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营造了欢乐和谐的氛围。

三、品牌制度的创新

1.统筹各方力量,强化组织保障。将“健康舞”活动纳入文化主管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出台“健康舞”活动的年度方案和实施细则,加强督导检查,推进“健康舞”活动的不断发展。统筹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支持“健康舞”活动的发展,形成共谋文化发展、共建文化强市的强大合力。

2.加强引导,形成多元投入模式。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严格落实各级财政对“健康舞”活动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健康舞”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3.强化培训,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完善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引导文化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出台专业文艺人才招聘、引进和培训制度,进一步壮大文艺人才队伍,提高文艺制作水平,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变松散指导为有序管理,进一步规范志愿者队伍的行为秩序。加强对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意识培训力度,提升责任意识,提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4.完善机制,夯实活动开展基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全面深化以“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面向县区、乡镇,依托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搭建覆盖城乡的培训推广网络;定期举办展演活动,积极搭建符合“健康舞”特点、人人均可参与的展演平台,形成团队、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多层次、多级别展演模式,推动活动常态化发展。

上一篇:徐州某水泥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下一篇:一种基于功能安全的风电机组安全系统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