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黄石非公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03:50:36

大力推进黄石非公经济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采取得力举措,非公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运行情况看,非公经济对我市工业经济贡献率超过一半以上,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创新能力看,非公企业占高新技术企业的80%左右;从主要贡献看,非公经济解决了75%以上的就业,上缴了60%左右的税收。总的来看,自己与自己相比,黄石非公经济保持了较快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仍然占了大半壁江山,“控股”黄石经济。但与其他地市相比,仍存在发展速度不快、发展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硬等问题。如何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推进黄石非公经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围绕做大总量,加快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黄石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归根到底是市场主体发展不够。全市注册的非公企业中真正运营和纳税的只有75%左右。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首先是解决“量”的问题。必须把引进外来投资者和培育本土创业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面谋划对外开放,主动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大与武汉的对接力度,以大开放集聚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牢固树立招大引强的观念,切实强化引进项目的头子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的标准管理,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力争引进更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通过全民创业内生一批。认真贯彻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实施的意见》,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建立了一批功能完善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兴业。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培育和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要通过宣传促动、典型带动、培训推动、载体拉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让千家万户、各类创业主体“动”起来,使之遍布城乡各地,覆盖各个产业,形成人人忙创业、个个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通过扩展重组壮大一批。坚持把现有企业的扩规改造作为招商引资来同等对待,着力做好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积极开展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和“百强非公企业”、“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帮扶活动,开展“黄石市优秀非公企业”评选表彰,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过五十亿、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学会与人分享,创新财富理念,树立开放视野,敢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大胆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在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去配置资源、运作资本,着力打造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非公企业。

二、围绕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

调结构、转方式,是当前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任务,也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

一要推进项目建设和聚集发展。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围绕“两计划两工程”在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要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和非公项目向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集中。加强产业集群规划和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二要优化非公经济产业结构。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非公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抓好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信息化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

三要推进节能减排。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促进非公企业发展上水平。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和品牌培育。加大人才培育力度。要学习借鉴省委组织部、省经信委开展的领军型非公企业家培育模式,在全市选拔一批优秀青年非公企业家,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专家授课,前往东部发达地区和海外学习考察,到大型国有、非公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全市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要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人才,缓解非公企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为全市非公企业跨越式发展储备一批优秀技术人才。引导非公企业树立商标意识,积极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强化非公企业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对非公企业中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品牌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

三、围绕优化环境,进一步强化政策帮扶和对企服务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近几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从推动创业兴业、企业经营条件、拓宽投资领域、减免税费等方面,制定了50条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对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具有极强指导意义。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发展非公经济,政策是支撑,关键在落实。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不折不扣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充分释放政策的能量和积极效应。

二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全市80%非公企业资金短缺,无法从银行直接融资。银行对非公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手续费、中介费、利率等相关费用叠加起来,融资成本往往在10%以上。要积极支持金融创新,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中小企业上市辅导培育力度,推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要做大市级担保平台和担保业务,做强县域担保公司。积极推进担保业务创新,充分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助和资本注入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非公企业的担保能力。

三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财政对非公企业特别是非公中小企业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非公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非公企业税收优惠扶持力度。

四要加大土地支持力度。统筹安排非公企业投资项目用地,切实保障重点非公企业发展、非公企业重大项目实施的用地需要。坚持量力而行、集约节约、规模适度,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非公经济产业园区,引导非公企业向园区集中。

上一篇:“点线面”结合,构建立体型教研新模式 下一篇:岭下村:踏寻古村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