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29 03:50:19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 要】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公司化作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汽车4S店,将课堂建在4S店里,让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置身于企业环境,在市场中学习体验企业文化,把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意识。此文针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思路,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73-01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是以培养一线销售人员、导购员、促销员、管理人员为目的,在教学上偏重于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现阶段,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参与实践的机会,动手能力不强,在企业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而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又在不断增加,这对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解决这个矛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进我们的传统培养模式,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一 找准市场定位,培养适用人才

中职学校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为主,即以培养推销员、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职员等为主。所以,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计划的开展,都要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二 优化课程与企业对接

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公司化作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汽车4S店,将课堂建在4S实体店里,让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置身于企业环境,在课程中学习体验企业文化,把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意识。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方向)项目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汽车销售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构建基于汽车售前及汽车售后的项目化模块课程体系。构建一支科研业务能力强、素质高、技术精湛、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优质教师团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加强市场调研,提高课程设置针对性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由生产实习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调研机构,该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包括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学校负责教学研究的人员、与行业紧密联系的生产实习部门的人员和联办企业人员,紧紧围绕营销行业对中等营销人才的需求开展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及时了解企业对初、中级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变化,了解营销行业的每一项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从而分析中职学校营销专业与行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时调整培养方向,让中职学校的营销专业学生更能适应多变化、多样化的岗位群需求。

四 完善考核形式

改革现有的考核模式,建立网络化的立体式考核,注重操作过程的考核。现阶段我们考核学生,大部分是通过期末笔试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实践实习方面的考核相对较少或流于形式,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应对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如我们对汽车销售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考核不再是一锤定音的应试性考试,而是考查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考核的不仅是个人的创意,更多的是团体的协同合作。教师通过网络建立博客平台,在博客平台中增加网上讨论环节,整个流程从个人设计方案到网上讨论,课堂讨论再修改,最后完稿上交都有全面有效的检查和监控。考核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项目化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把网上讨论与考核成绩挂钩,通过博客发言计分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新型的考核模式,一是有效地让全部学生参与进来,二是提升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多向、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网上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现平台,多数学生在报告中不仅能结合课本知识论述,还有部分同学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进一步完善方案内容。这样的方式达到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目的。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体系,体现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的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这种“公司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岗位教学、项目教学、工作导向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专业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23)

上一篇:人格的结构 下一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