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后如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时间:2022-10-29 03:43:38

浅谈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后如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2008年国家下达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像春风拂面一样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过去或许由于门票这道门槛而阻挡了一部分人群走进博物馆的脚步,而现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实施的文化惠民政策,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支持,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前期一度出现爆棚的情况,但在参观高潮之后,往往又会出现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把握免费开放带给博物馆的发展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种局面,让更多的人群走进博物馆,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提升文化修养必不可少的文化休闲场所。作为博物馆人应该如何围绕国家的构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提高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博物馆面临的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根据这一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1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文博队伍

博物馆需要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专业队伍,正是这支队伍要面对观众,服务社会。尤其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观众量急增,培养一批能坐下来认真搞业务,做好基础工作,搞好各种陈列布展,改善博物馆的环境,更好地为观众提供高水准的展览内容,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和优质服务的干部队伍,就显得极其重要。

1.1 思想教育。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大家都比较清楚,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博物馆不仅要进一步履行好收藏、研究和展示三大职能,还要积极有效地拓展教育和服务功能,这是新时期博物馆作用的最大体现,是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本质所在,也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待。

1.2 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方法是多途径的,其一是从内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热爱本职工作,安心于文博事业,并且有一定业务基础的骨干力量。为他们创造各方面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举办各类学习班,鼓励自学。提高业务人员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很重要,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包括管理研究、保管研究、陈列展览研究和群教研究。其二是面向社会招聘年轻、专业人士,充实博物馆的干部队伍,为博物馆输入新鲜血液。专业人员参与编写陈列大纲,设计陈列版面,写讲解词,文物征集等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1.3 合理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合理使用人才使博物馆的工作有序进行。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完人是没有的,只有在使用人才上扬长避短,因人施用,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博物馆的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才能更充分发挥其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功能。

1.4 竞争奖励机制。竞争是力量和智慧的激烈较量,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取胜心理。竞争机制就是基于人的自尊和自我实践的需要,根据人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不断进取的心理特点,提供公平合理的机会和环境,使其在竞争中为证明自身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以最佳的心态,投身工作,接受挑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政策,以激发博物馆人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2 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社会、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免费开放后,若想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就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传播内容和展示形式。举办人们喜闻乐见的展览,持续保持吸引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局面。

2.1 更新基本陈列。博物馆一直以陈旧的公众形象面对世人,一些历史类、考古类、人物类、科技类等学术性较高和距离现实生活较远且内容陈旧、形式呆板的博物馆,即使是免费,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博物馆的陈列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不断更新陈列内容,应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将馆藏文物定期轮换展出。使观众每次参观都有新发现和新收获。

2.2 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博物馆在不断更新基本陈列的同时还要以各种形式举办展览。举办临时性展览,现如今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通常是为了配合社会形势的需要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认真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各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地区特色文化、社会热点及观众的心理。这样有助于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2.3 组织群众评议。博物馆还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受到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3 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不仅反映在陈列展览中,也反映在建筑、环境、服务等方面。博物馆是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旅游景点,它提供给社会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课堂,一个舒适宜人的休息场所,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步入这里,在娱乐中受教育,在休闲中长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3.1 馆区内外的绿化。环境绿化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没有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就没有完整的博物馆。园林绿化对馆区建筑起到烘托、协调、装饰作用,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个现代博物馆,从馆区园林规划到布局,到各景点具体安排以及每株花草树木的养护管理,都有较高艺术要求。建造公园式博物馆外环境,需要在馆区广植各种树木、花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芳草满地,春色满园”的绿化美化标准。

3.2 服务设施的完善。 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食品部、餐饮部、医务部、咨询处、寄存处、纪念品商店、休息厅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开设一些有益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为观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取得经济效益。

3.3 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是博物馆的人格品牌,一定要把观众满意作为博物馆永远的目标。讲解员、咨询员等直接接触观众的一线人员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纽带,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也关系到观众的参观心情。培养文雅大方、和蔼可亲的风度,树立热爱观众,真诚为观众服务的意识至关重要。推广文明劝导语,拉近观众距离,对于爱护文物、花草、公共设施的告诫可采取人性化的语言。

总之,博物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有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博物馆人有能力、有决心迎接挑战,凭借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博物馆建设的更好,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喜欢来和经常来的好场所。

上一篇: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