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9 02:53:44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患者为73.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神经阻滞;小针刀;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b)-0079-0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椎间盘、颈椎沟关节增生或者肥大的骨刺侧方突出,严重的刺激或者压迫患者的神经根所引起的。患者在患病后,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背部疼痛、上肢反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1]。为研究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整群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穴位注射和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4±5.4)岁,平均病程(2.1±0.8)年;观察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8±4.9)岁,平均病程(2.5±0.9)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症,取风池穴、大椎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颈夹脊穴、肩井穴等,采用针刺穴位,待患者有明显酸胀感时,每个穴位注射(2%利多卡因1 mL,醋酸曲安奈德2 mg,维生素B12 0.5 mg)混合液0.8 mL[2]。然后均匀将针退出,用手按压针孔,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在针孔处覆盖无菌纱布并固定,防治感染的发生,患者的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在小针刀的治疗中,患者取俯卧位并垫高胸部,使患者的下颌内收,双臂后置,处于舒服。给予患者进行常规的备皮和消毒,取棘突5个点,并严格按照小针刀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要将刀口与人体纵轴一致,保持刀体的倾斜度。同时采用椎旁间隙阻滞治疗,患者在治疗中取仰卧位,采用垫枕将胸部抬高,两手重叠防御脑后,是颈椎充分暴露,医师根据患者的病理症状,采用混合液(醋酸曲安缩松1 mg、维生素B121mg、2%利多卡因3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肌注,沿着棘突尖1.5 cm处进行垂直进针,直至触及骨板,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若回抽无血以及无脑脊液,镜能够放心注药。患者的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3]。

1.3 疗效评价

治愈: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各种症状均明显好转,颈椎生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各项生命体征表现有所改善,仍存在部分颈椎功能障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颈椎功能无改善[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在治疗几个疗程之后观察组的患者治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等3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次实验中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者椎间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椎体缘以及钩椎关节增生,形成骨赘直接突入椎间孔内,导致椎间孔附近颈神经根受到压迫,逐渐形成局部血淤以及血液循环不畅[5]。因此,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因劲神经压迫表现出菌颈臂疼痛、肢体麻木以及颈椎病变部位出现棘突或着压痛等症状。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解除颈椎神经根的压迫是治疗的关键,采用神经阻滞治疗主要是将疼痛治疗药物通过肌注,直接达到病灶和颈椎间孔的神经根附近。其中醋酸曲安缩松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炎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致炎物质对神经细胞的刺激,采用维生素B12能够有效的促进细胞代谢,对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采用利多卡因药物能够控制神经细胞膜钠中钾的流动,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6]。并且促进颈椎神经的血液循环。小针刀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松解椎管外软组织,并消除软组织损伤、粘连、结疤、挛缩及堵塞。小针刀主要采取闭合性疗法,对颈肩部软组织的粘连、硬结及压痛等反应点进行接触治疗,能够有效的解除患者的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微循环,对恢复颈椎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7]。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椎间孔附近的软组织对神经根牵拉和机械性压迫,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患者颈椎部位神经根组织细胞在受压过程中产生炎性水肿,促进患者颈椎的局部血流循环,使得患者的受压部位神经得到尽快修复,有效的降低了组织变性发生率。在该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相应的对照组患者为73.7%,其中观察组数据和张涛等人[8]的实验中90.8%数据基本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颈椎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晓红,张新根.椎旁间隙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2):206-207.

[2] 贺国涛,代铁柱,张教明.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25):227-228.

[3] 顾娟.针刀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0):178-180.

[4] 席飞凤.颈痛颗粒联合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食品与药品,2014,16(2):127-129.

[5] 卢笛,徐卫星,丁伟国,等.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2):2677-2679,2870-2871.

[6] 王红梅,陈俊亭,戚思华.健骨注射液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382-383.

[7] 王淑琴,石慧梅.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J].现代养生,2015(18):211.

[8] 张涛,李博.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15中旬刊):276-277.

(收稿日期:2015-09-12)

上一篇: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分期与不同阶段治... 下一篇:“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