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标,我们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9 01:31:21

面对新课标,我们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文章摘要:面对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地理教学将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我们应该重新定位地理课堂,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定位 反思 弊端 把握 指导 培养 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因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定位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上.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值得我们各位地理老师深入反思.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定位教师角色,反思传统教学师生关系的弊端

师生关系的定位传统上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没有与教师平等沟通的权力,没有独立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没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育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今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在教学中更是要求师生要合作,要交流,要沟通,才能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迫切,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教师只要扮演好学生潜质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和顾问这几种角色,努力改变过去那种"人灌","机灌"的形象,就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制定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中"度"的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深讲透;而对于"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对于新教材删去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只要简明扼要的讲清现象,而不再需要过细过深地探究其理,如 "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矿床的形成过程"等.其次,从教学内容设计来看,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各单元在编排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突出了新教材"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如果忽视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任知识重点没有把握好,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知识,影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未能有效地形成,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另外,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选择教学方法,反思学生学法的指导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得过去一般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花色品种",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当主持人

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某方面的地理新闻或地理知识,适当时在地理课上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2,开展角色扮演

地理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独家经营"的教学方法,应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中角色扮演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而又颇见成效的好方法.角色扮演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中学生,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板块构造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世界,了解洋流的运动和交通干线的分布;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让学生变为领导者,参与宏观管理与决策;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活化地理事物,增强真情实感等等.

3,实施开放式教学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系统"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天体知识,可带学生去天文馆,指导他们观察;可去野外考察山岳地形了解地质构造;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4,利用图像进行教学

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都离不开地图,如何进行图文转换 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对此,我采用图像导学法来解决.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语言的引导和图像的引导,并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它重视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但在实施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学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抓住重点,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地理原理和地理事象,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记忆要点.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细心看图,不去认真思考,归纳,总结,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填图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由此我觉得: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在学生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加以指导。

众所周知"要我学"与"我要学"两种效果迥异,故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当前地理教改的关键所在.而适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进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教学活动,反思学生技能的培养。

单纯依*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将课本的问题研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深深地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积极汲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合理开发校外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校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教师可以结合所开设的选修课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请人现场讲解.当然,学生也可以在课余以小组活动形式自由参观,但是教师要给予知识指导和安全教育。

通过对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制定教学评价,反思学生身心的发展。

过去的地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教学相长.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即时评价时要注意:

1,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2,对学生的解释,不作简单的确定性评价;

3,注意实行视情况而定的延迟评价;

4,注意用评价把教学引向深入.

这样评价学生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是甄别和评比,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上一篇:教学中的内在联系 下一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做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