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29 01:04:30

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核心在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倡导有生命力的课堂,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为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情境创设是为学习服务的,在考虑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考虑其和学习内容的联系,切不可牵强附会,移花接木。

2.针对性原则

课堂情境的创设,应围绕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情境,切忌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设计情境的真正意图。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情趣创设方式。低年级以故事性情境为主,中高年级应重视问题性情境的创设。

3.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知识与教学的距离。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二、寻求并运用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不妨运用多种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学习也是互动式学习的一个表现形式,它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允许他们讨论争辩,并鼓励他们敢于同教材、教师挑战,这样不仅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时,通过动物界的两则故事,告诉人们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其中都蕴含着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请学生自主学习,列出问题:全班交流时,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解答问题。这种问与答的过程中,学生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蚂蚁和羚羊的逃生方法。接着,我就教学重点加以梳理,与学生一起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2.促使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必须要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这一课中,针对“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都是人类的好老师呢”?我请学生四人为单位,先自己学习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有疑问的地方,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对于“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等,有些小组没有讨论出来,而有些小组不仅探究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更涉及“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插图中的蝙蝠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人类的老师”,“除了人类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以外,人类从鸟类身上还学到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总之,教师运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唱戏,学生看戏”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使我们的教学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562307贵州省兴仁县屯脚镇双龙小学)

上一篇:做孩子心灵的塑造者 下一篇:浅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