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时间:2022-10-28 11:41:08

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需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财政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在社会保障中有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政府财政高效、有力与否,直接关系社会保障事业改革的成败。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财政制度对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在从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界定等理论基础和社保基金所面临的现状来分析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政;社会保障财政制度;可能性;必然性

1 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定义

社会保障财政制度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由财政给与稳定支持的制度,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参与管理,指导和监督。

从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基金应由财政给与支持,其主要原因有: [1]1)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纵观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不论是政府直接主办,还是以国家信誉做担保,通过社会自治或市场操作方式实施保障,国家都要承担最终责任。2)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而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3)强制性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征,尽管各种选择性保障项目和民营公益项目在最近一个历史时期有所发展,降低强制性社会保障水平,减少政府责任也成为一种明显的改革趋势,但通过政府推行强制性社会保障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以上因素都决定了政府即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要给与稳定支持,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定健康发展。

2 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可能性

[2]政府社会保障责任是政府重要职责之一,而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则是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核心。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界定: 从性质上有帮助责任、有限责任、基础责任、最后责任、转移支出责任和法定责任; 从内容上有财源责任和管理责任; 从配置上有纵向配置责任、横向配置责任和财政类型配置责任。

2.1 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性质

1)帮助责任

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就是财政代表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提供物质帮助的责任。正因为是一种帮助, 由财政所供给的社会保障水平, 既不可能满足公民的全部生活需求, 也不应当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要求公民作出对等的贡献。明确这一点, 对于确定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合理水平和控制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适度规模有重要意义。

2)有限责任

社会保障除政府参与外还有其他多种社会参与者, 财政所供给的社会保障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必须与其他社会保障相结合。不应当将社会保障的全部负担都推给财政, 而应当划清财政责任主体与其他责任主体的社会保障责任界限。

3)基础责任

公民需要保障的生活需求是多层次的, 其中最低层次是基本生活需求, 此种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便不能生存。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实质就是保障公民的生存权

4)最后责任

也称兜底责任。财政是社会保障的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 一旦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 财政扮演着最后风险承当者的角色。各国财政几乎都要对社会保险基金给予适当补助, 有的是弥补保险基金赤字,有的是承担保险费开支。

5)转移支出责任

正因为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属于转移支出责任, 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应当执行财政的收入分配只职能, 坚持公平分配原则[3]。

2.2 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内容

1)财源责任

即财政作为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所承担的责任。其中包括:[4] a)集资金的责任。财政应当以征收社会保障税和费、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和彩票、变现国有资产等方式, 为社会保障筹措所需资金。b)分配资金的责任。财政应当以财政支出预算的形式在各种财政类型之间、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中央和各级地方之间合理分配社会保障资金。c)提供资金的责任。财政应当遵循社会保障预算的安排, 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 以拨款、补贴等方式, 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服务机构供给资金。

2)管理责任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支付的方式、范围和标准直接影响国民收人的分配和再分配, 影响财政分配关系, 财政有责任管理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全过程, 以保证基金既能及时筹集起来和支付出去,又与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2.3 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配置

1)纵向配置

关于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在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配置, 强调以下两点特别重要:a)财政责任与保障职能和事务对称。b)财政对下级财政负连带责任。

2)横向配置

关于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在不同地方财政之间的配置, 应当坚持地方财政责任与地方经济水平对应的原则。我国的区域经济不平衡, 既有与世界各国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 如资源、技术、产业等结构因素的影响) , 又具有本国改革与发展中独特的制度和政策背景。达成共识的是,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不发达地区的贡献, 发达地区的超前发展是以牺牲不发达地区的落后为代价的。

从以上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划分,使得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设计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需要筹集足够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满足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前我过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采用的是社会统筹缴费的办法,但现行的统筹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为解决社会保障资金来源问题而专门设立的社会保障税则成为可以采纳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时机已成熟,条件也已具备。[6]我国应当制定《社会保障税法》,设计一种能够体现效益性,公平性,规范性和适度性原则的社会保障税制度。在已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基金筹资方式改变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使得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建立成为一种可能。

3 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必然性

资金筹措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搞好社会保障就是一句空话。 [7]要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

1)从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表明,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是给社会保障以稳定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都重视财政对社会保障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的财政总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有相当的比重,有的国家还将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纳入政府经常预算或专项预算。财政还特别注重加强对社会保障结余资金的管理,规定结余资金一般只能购买政府公债,以保证结余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2)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转变的必然。[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建国初期,政府把大部分财力放在基本建设和创办国营企业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的职能应主要转向公共事务管理,把维护社会的稳定、公正、和谐放在重要位置,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与一些发达国家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资金所占比例相比,仍然比例很小。因此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到社会保障方面,既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转变后应做出的重大调整,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之一。

3)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可以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收支失衡,经济衰退带来失业率增加,大灾害带来社会救助支出增加等问题都会造成财政风险。[9]政府公共部门采用有关制度对社会保障财政风险进行界定,评估,通过收支活动以及相应政策,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最小化。对财政风险的有效防范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4 结论

社会保障制度被形象地称为“绿岛理论”,对于能得到社会保障的人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没有得到社会保障的人就如同沙漠,如果绿洲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沙漠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理,终将有一天沙漠会侵蚀绿洲。[10]治理沙漠与保护绿洲则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而我过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障碍中,最需迫切克服的莫过于资金短缺。充足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物质基础。事实上,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制度的基本方面是积极的,福利的刚性等问题大多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徐庆丰.关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5.

[2]刘志国,姜浩.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界定[J].北方经贸,2006(2).

[3]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29.

[4]郭席四.社会保障导论[M].人民出版社,1999:102.

[5]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财贸经济,2011(1).

[6]方刚毅.完善我国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9).

[7]周师平.建立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机制的思考[J].社会保障专刊.

[8]仲德维.建立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机制的必然性和紧迫性[M].山东劳动保障改革纵横,2000,7.

[9]李倩.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财政风险管理:经验与启示[J].时代金融,2012(8),下旬刊.

[10]王全兴.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上一篇:更新教学观念,让地理教学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