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防微杜渐

时间:2022-09-27 07:28:44

【摘 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国有企业孤寡老人病老后事处理成为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国企退休职工李女士的后事处理为切入点,总结问题解决过程中领导重视程度、科学决策和坚持底线的重要性。并提出企业参照政策、量力而行、谨慎从善、统筹从早,政府运用社会福利资源,做好特殊人员管理工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老龄化;后事处理;政策建议

目前,我中国己渐进式迈入老年化时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鳏寡孤独老人比例大有上升之趋势,对于这部分人的病老后事处理,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特别是这些鳏寡孤独老人逝世后所引发的巨额医疗费用,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前段时间在我集团就曾发生过此类事情,虽属个案,但笔者认为它极具代表性,很值得我们总结剖析,举一反三,认真思考。以对今后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事情发生经过

广州某国企退休职工、孤寡老人李女士因病(2010年6月29日)在广州市脑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欠下该院巨额医药费,总额80余万元中,个人应付部分达27万多元。因为欠费,医院拒绝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为此,死者家属多次上访,要求企业解决欠付医药费的问题,同时表明,李女士长期疾病缠身,积蓄耗尽,没有留下任何遗产,无力支付因长期积累而应付于医院的欠款,并流露出将办理后事与清费绑处理的意图,一时间给企业和领导带来很大压力。

部门受理此事后,感到事态严峻,立即向分管领导作了报告。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紧急指示由办牵头,会同工会、企业实施调查,抓紧处理。主管领导还亲自主持召开了由所在企业退管办和集团公司办、工会、人力资源部共同参与的专题会议。对死者住院治疗期间费用和企业所做工作进行了梳理,按照现阶段国有企业对孤寡退休职工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明确指出:第一,解决死者的善后工作重点始终在企业,绝对不能回避,先要积极会同死者亲属将相关事实费用摸查清楚,有理有据妥善处理;第二,监护人和医院的责任不可推卸,费用责任首先要界定清楚,企业应迅速派人到医院调查。

据了解,李女士享年77岁,终身未嫁,退休后长期与姐姐及外甥共同生活,晚年多病。2008年开始病情加重,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2009年2月,转广州市某脑科医院,直至离世。期间,无论是决定转院,还是住院期间的整个治疗过程,都是由其姨甥等亲属作为监护人,办理用医、用药的相关手续。李女士患病或住院期间,企业也曾在不同阶段,特别是重大节日,均依规多次探望。

初始,企业希望了解医疗费用产生的详细内容,但医院先不是很配合,后经律师书面函告,据理相争之下,院方不得不提供医疗原始记录,根据这些存档资料显示,李女士住院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均经亲属签名确认。但按照规定,哪些是必须的医疗用药,哪些不是,短时间却无法区分。为此,领导再次召开专题研究会,确定处理李女士火化与解决拖欠医药费问题分开办理的原则。火化必须马上办理,医药费问题建议可通过法律途径后续解决。具体由企业致函,施压要求医院出具《医学死亡证明书》,尽快为死者办理后事。经交涉后,医院表示同意,事情有了转机。

当企业工作人员与亲属人共同前往医院,办理领取《死亡医学证明书》时,人因担心领取死亡证后,医疗费问题企业不理,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不领取死亡证,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上级主管部门在分析事态的发展趋势后,认为可偿试主动与医院沟通,掌握解决事件后续处理的主动权。指示企业函告给代表人,明确表达企业的立场、态度,敦促其亲属尽快办理死者后事。又当面反复沟通,讲清现行政策、分析发展后果。终于说服了亲属,接受了从速处理遗体,减轻经济负担的意见。至于个人应付的医药费,均由亲属签字确认,理应承担相关经济责任,如有现实困难,企业可将协助家属通过合理途径争取救助。很快,李女士的追悼会在殡仪馆顺利举行。

2 主要经验教训

以上整个事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部门与企业紧密配合、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孤寡退休职工遗体处理事件问题暂告一段落。之后,医药费的问题在各方协调之下亦得到解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其经验教训至少有三。

2.1 领导重视,上下通力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挥工作的诉求主渠道作用,冷静应对错综复杂的突发性事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人老辞世,入土为安。就本案而言,尽快火化才是当务之急。集团公司领导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再由集团工会、人力资源部、办、企业间的紧密配合,分头督办,鼎力协调,解决问题才有了转机。

2.2 理清关系、科学决策,分步处置是解决矛盾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案不难看出,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就是欲将处理后事与清欠医药费捆绑处理,企业不付欠费,就将停尸下去,并以后事应由单位负责相威胁。采取葬、费分开处理的办法,不得不说是这次事件成功处理的最大亮点。一经实施,就掌握了主动权,问题迎刃而解,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3 刚柔并济,坚持底线不放松

一开始,家属以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妨碍遗体火化。专案工作组迅速作出分析研判事态,主动与家属接触,摆明立场,亮出我们处置工的底线,那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条文规定为“红线”,会客观、公正地确定费用归属支付问题,彻底打消了家属的不合理要求。在后来的遗体运送殡仪馆,至火化等过程中,均未发生过激行为。

2.4 企业自查,关心孤寡老人工作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纵观社会,对鳏寡孤独老人的光照仍显欠缺。逢年过节,虽然有关部门上门送粮油、衣物、金钱等进行慰问,但对于孤寡“空巢老人”来说,这种关心仍然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企业同样存在类似情况。特别是当这些老人因病住院,医疗费用情况的服务与监管尤其欠缺,更没有提供一个便捷的服务平台和有效的监管制度。

3 几点建议和思考

李女士走了,企业与她的亲属代表人之间的医疗费矛盾业已平息和顺利化解,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特别是事件的激发和整个处理的过程,也突显出国营企业,在特殊人员管理工作上、新的动态跟踪方面暴露一定的缺陷。为此,归纳本案例各参与人的意见和工作,提出企业对特殊人员管理的如下建议:

3.1 鳏寡孤独老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深思与重视

从这位老人离世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关爱鳏寡孤独老人的后事,实质上又是体现一个时代的人文关怀问题。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历程,按照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有养儿防老一说,这并非是一种封建残余思想。天下没有不死之人,生命有开始,也就势必有结束,亦属不争的历史事实。对其死亡之后的丧葬情结是人所共知的。扩展说去,现在有儿有女的“空巢老人”己在社会上大量出现,鳏寡孤独疾病终生已成人生历程难以避免的遭遇。他们的后事不能得到妥善处置,这也不能不说是个社会问题。因此,关爱老人,从容处理好他们的后事,应是我们整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要让那些无儿无女、本身就缺少了爱的鳏寡孤独老人要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话说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就颇为艰难。更需政府民政、保险、社会养老机构等,统筹兼顾,相互协调。从现在起,着手完善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

3.2 企业应参照政策、量力而行、谨慎从善、统筹从早,做好特殊人员(孤寡退休人员、患1―4级精神病退休人员)(下同)的管理工作。

3.2.1 根据现有政策(《广州市关于关闭、破产企业特殊人员安置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非计划内关闭、破产企业的特殊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时,企业(或投资主体)应一次性向退管机构支付12万元安置费。司属企业因为没有能力而未移交社区管理的特殊人员约100人。而现行政策对已纳入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区街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有救助的专项政策(《广州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特殊困难救助的实施意见》,对未纳入区街社会化管理的仍由企业管理的特殊人员未有救助的政策。企业只能参照政策、量力而行、谨慎从善。

3.2.2 鉴于现阶段对未纳入区街社会化管理的特殊人员仍由企业负责管理,企业有必要结合实际,针对特殊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并对每一个特殊人员建立专项档案,掌握每一个特殊人员详细的基本情况,包括亲属情况、联系方式、资产状况、法定监护人等,为控制管理风险,防范企业承担不合理费用做好基础性工作。

3.2.3 考虑到当事人(特殊人员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因为习俗和心理的原因,往往忌讳提及、安排后事;现阶段对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一般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为使管理工作可控、可行、有据可依,在当事人清醒状态下办妥相关手续是工作关键。如机床工具公司现在采取的《入住托老院申请》―用于职工本人自愿申请入住托老院(含家属意见);《承诺书》―用于法定监护人委托企业全权处理特殊人员一应事宜;《委托书》―用于法定监护人委托企业全权办理入住托老院事宜等。

3.2.4 实际操作的经验教训显示,特殊人员的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除了上述的申请、委托,让特殊人员本人或其合法监护人了解相关规定,并明确各方在特殊人员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上的权利和义务,也是防范纠纷的有效手段。实际操作中可试行让特殊人员本人或其合法监护人签收《告知函》,并声明懂得和承担告知的权利和义务。

3.3 依靠政府,运用社会福利资源,做好特殊人员的管理工作

3.3.1 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各级政府已对社会特殊人员的安置有规范的工作要求,国企也在经济改革中加快淡出社会管理功能。因此,企业要紧随社会改革的进程,将特殊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这是企业要创造条件完成的利国利企利民首选。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将特殊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在现阶段双线管理退管工作的架构下,应主动与社区退管办加强密切联系,在社区的支持下运用社区的公共资源,解决企业的特殊人员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在目前不失为是一种较好、较省的权宜之计。

3.3.2 特殊人员较多的企业,有必要建立单位与社会福利机构(养老院、精神病院)间的有偿服务合作关系,如广州某机床工具公司等就主动联系了广东省第二工人医院(托老)和广州白云精神康复中心(精神病),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基础设施,速成和构建本单位特殊人员的安置保障工作。

4 总结

不可否认,就目前我国现阶段而言,鳏寡孤独老人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尽完善。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应该纷纷采取对策来迎接这个社会命题的挑战。一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努力,继续坚持逢年过节上门问慰,送粮油、送衣物、送金钱等。别一方面应进一步扩大抚恤救济对象的范围,提高对鳏寡孤独老人的保障力度。基层干部、社工、义工、政府、企业组织“一对一”结对帮扶。

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伸出我们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让他们孤单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少一点悲惨与凉,多一些人情与冷暖。让他们深深体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意识,营造出一种让他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一种幸福感、价值感、归属感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模拟交通网络拥堵传播的级联失效模型 下一篇:浅谈钻孔压水试验试段成功隔离的影响因素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