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体性学习

时间:2022-10-28 11:28:13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体性学习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在小学语文中作用也不言而喻。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运用

一、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在阅读当中更是如此。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强加、强灌的知识、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如此境况,笔者认为,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已经势在必行。

二、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体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他不是一个单向的活动,他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主体性阅读模式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材为基础,创设情境,强调学生的自主朗读

在一篇课文中,课题往往是初步了解整篇课文的中心的窗户。比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在进行思考后会提出:“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诸如此类的问题来。在此时,教师应该把握住机会,创造符合学生心理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在创造情境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多遍,通过自主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内容和目标。

2.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加之教师的重点指导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把握和情感的获取往往是教师一步一步地导引所得到,有时候甚至是教师强加的,如此机械性的知识,学生往往是过目即忘。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按照老师所提供的思路延续下去,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视角,长久下来就会使学生的阅读思路固着、死板。这样,就会使得阅读教学陷入成为工具性、训练性的模式。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自主创造,让学生的阅读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与层次。再者,学生的自主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不参与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限于小学生的学力,教师应该就阅读中的重点、疑难点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阅读文章中,作者在写高墙的高时,他不仅仅只是表达墙的高,同时也是表达了其对闰土生活的向往。

3.目标检测,巩固提高

在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但是教师此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显得比较模糊,在此,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设立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试题或者试卷,了解学生在此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其次,学生可以在测试当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阅读自学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育生.总分总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3).

[2]王显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下,2011(06).

[3]韩旭.浅谈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4]李春满.浅谈主体性教学的“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02).

(作者单位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中心学校)

上一篇:落实写字抓手 培养学生特长 下一篇:刚柔并济,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