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2-10-28 11:02:13

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进行全面、彻底、系统的革新,架构富有实效、充满灵性与活力的新课堂。

一、和谐氛围,解读文本

新课堂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学养,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发现者,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捕捉他们闪现的思想火花,在无拘无束的阅读思考中,通过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文本对话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解读文本是语文备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连文本的解读都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刻,那么,阅读教学就难以有效进行,或者南辕北辙,或者以偏概全,或者蜻蜓点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必得不到保障。老师们要从文中选择两三个重点,也就是说必须从文中找出两三个生长点,这两三个生长点应该对整篇课文具有较大的覆盖面,有一定的穿透力,以重点研究“课文怎样说”和“课文为什么这样说”两方面的内容。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时,将冰心32岁时写的《纸船》、59岁时写的《雨后》等诗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补充了与文本写作主旨相关的冰心的诗文,引发了学生超出文本的思考、感悟和融通,从而懂得冰心奶奶爱儿童、爱大海、爱星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联系,在联系中深入,出现了多种意义的碰撞、冲突和消解,揭示出了新的、更深刻的意义。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需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处理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精、气、神”,高屋建瓴、别具匠心地安排教学活动。

二、主导主体,和谐统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隐形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个体学习中会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包括读、说、画、写、背、唱、演等,对此教师不应以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于是就鼓励学生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作业本上,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知,对课文内容、层次、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在空白处写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既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读写结合,协调能发展

语文教学中“品读”的训练为学生创设了更多、更直接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在品读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揣摩、咀嚼、比较、推敲当中读出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和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会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评判,因此,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弘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在学生品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时,教师还要注意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写”亦如此,如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对于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不仅要细细品读,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而且要结合教学实际当堂让学生抄写、背诵,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源自大量地阅读,更源自日积月累地练笔。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都能找到适当的训练点,让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中练笔,读中乐书,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预设成功,生成精彩

一堂有灵性的语文课,不仅仅需要科学的预设,还依赖于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疑点”,巧妙“布白”,设置“陷阱”,使课堂变得意味无穷。

教师应掌握一些激发学生生成的方法。比如提问法,教师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或者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们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地思考,从而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激发精彩的生成。也可以采用联系现实法,有些文章学生不愿去读,是因为与他们的生活没有联系,那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找到其现实意义所在,这样学生才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进行思考,精彩的生成才有可能出现。还可以采用质疑生成法,有时候一些被认为是真理的说法可能在具体的环境下无法成立,这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生成。有了生成,教师就应该进行即时捕捉并善于抓住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生成,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课堂生成,教学相长,语文课堂才有了灵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意外”,老师若能巧妙运用,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的无意生成的资源,使预设向生成自然转化,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就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

课堂因有效而充实,因灵动而精彩。只有置身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语文的灵性才能飞扬,语文的精彩才会得到释放。让我们共同努力构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莘莘学子激情洋溢、驰骋想象的天地,探究思考、实践创新的乐园。

上一篇:高中语文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浅探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