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

时间:2022-10-28 11:00:15

浅谈我国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

摘要: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使水资源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已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供水技术先进化的步伐亟待加快。本文作者针对城市缺水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分析了在建筑给排水中节水节能的途径,指出应在完善使用功能、外型美观、卫生的前提下,必须重视节水节能问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

Abstract: water is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resourc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quality,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so water into water, water benign regenerative cycle, has becom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ocus of the masses. All this to the building to put forward many new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of drainage engineering, advanced water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for city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resources waste phenomenon, analyzed in the building to the drainage in the way of saving water, that should be in the prerequisite of improving the use function, appearance, health, must pay attention to saving water and energy issues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水量日益增多,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却在逐年减少。建筑行业和其他的行业相比,对水资源的消耗比较严重,在建筑给排水中采取节水技术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建筑领域的不断扩大,对于我国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 现在所有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给本就人口众多的我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新时期社会发展建设节能型建筑已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而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给排水工程节能、节水发挥的潜能较大,作为建筑领域的设计、 施工者要努力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进行节能、节水技术工作的着重探讨,最终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效果。

一、节水技术

节约对水资源的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建筑行业采取节水政策、节水意识、节水技术设计,节水技术施工,以便达到和利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据测定滴水在一小时可以集到 3.6 公斤水;一个月可集到 2.6 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12 吨;哗哗响的“大水流” 每小时可集670公斤,每月可集482 吨。所以,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其损耗是相当惊人的,城市生活用水的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要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挖掘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水中的应用。

1.1 采用节水型器具

建筑给排水实现节水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卫生间的节水。一般来说,卫生间的耗水量比较大, 如果采用旧式的水箱或者水龙头,将会给水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在卫生间的节水上可以选择设置小便器或者免冲洗、无臭味的厕所用具,都能达到既经济适用又节水的目的。在水龙头的选择上,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普通的水龙头相比,节水效果比较显著。此外,延时、光电式水龙头也都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建筑用水中,隐性水浪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超压出流。所谓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力大于流出水头时, 其实际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这种浪费一般不容易被人察觉,因此把他称作隐性的水浪费。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方面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等减压装置,将压力设置为额定数值,另一方面要注重节能材料的选择,严格按照国家主观部门规定的要求,选择节能节水效率高的产品,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一定要严禁使用.在工业建筑中,对生产过程和设备的节水是关键.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实现每一个环节的节水节能,在材料的选择上,理化性能好的材料应该作为首选,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和谐一致,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 真空节水技术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运用真空技术也是实现节水节能的一项重要举措。采用真空节水技术主要是指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真空技术在保证下水道的冲洗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水的效率。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 40~50kPa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真空技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节水技术,在建筑节水中效果明显,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有的节水率可以达到一半以上。在浴用水占总用水量50%以上的宾馆、公寓、高级住宅等建筑中,可考虑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以满足冲洗厕所、绿化灌溉及补充部分冷却循环水的水量要求,可节约至少 30%的生活用水量。

1.3 雨水的利用

对雨水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建筑给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将符合指标的雨水收集起来加以处理,经过加工后可以用作城市绿化用水等等。这种做法主要是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减少污水处理的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实现雨水合理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将雨水直接存储或者将雨水直接引入绿地或者需要用水的设施中。如果需要处理,可以将雨水集中到一起处理之后,用来冲刷路面。绿地灌溉等等,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生活用水,还可以降低居民生活水费,实现自然水资源的合理充分的利用。以伦敦世纪圆顶建筑就是运用此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实例,该建筑是从面积相当于12 个足球场大小的10万平方米的圆顶盖上收集来的雨水,经过24个专门设置的汇水斗进入地表水排放管中。在该建筑物内每天回收500立方米水用以冲洗该建筑物内的厕所,其中100 立方米为从屋顶收集的雨水。

1.4 大力发展建筑中水系统

工业用水是制约节水节能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用水逐年增大,工业废水给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严格限制工业污水的排放,另一方面对污染过的水进行处理加工,实现二次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了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中水原水收集系统是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有合流集水系统和分流集水系统两类。合流集水系统是生活污水和废水用一套管道排出的系统,即通常的排水系统。合流集水系统的集流干管可根据中水处理站位置要求设置在室内或室外。这种集水系统具有管道布置设计简单、水量充足稳定等优点,但是由于该系统是生活污废水合并为综合污水,因此原水水质差、中水处理工艺复杂、用户对中水接受程度低、处理站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合流集水系统的管道设计要求和计算与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相同。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运用节水技术,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注重建筑工程排水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的实现节水,不断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水资源问题。

目前节水最关键的不是建筑节水技术,而是人们的节水意识、人们的用水习惯。应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作一种珍稀资源,节制使用,呼吁全民节水。

参考文献:

[1]马建清.节水技术在综合性学校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09(12):2-5.

[2]王鑫,朱峰.建筑给水排水节水节能措施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17-35.

[3]原妙丽.对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4]李伟旭,吴晓煜.建筑节水的一些新途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7):147-149.

[5]陈华任.浅议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措施[J].科技风,2010(14):231-240.

上一篇:结合实例论我国市政广场规划设计要点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设计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