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转换危害原作风格再现

时间:2022-10-28 10:55:11

机械转换危害原作风格再现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原著作者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和机械转换翻译对原作的危害,主要探讨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海明威短篇小说选》中《大双心河》译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译文举例给出了一定的建议改动。

关键词 再现 风格 不足 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Mechanical Conversion Endanger the Original Style Reproduction

―― Review the Defects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Hemingway Short Story “Big Two Hearted River”

ZHANG Di

(Soochow Gaobo Software Technology College, Soochow, Jiangsu 2150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ments on the defects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ig Two-Hearted River written by Hemingway, published by the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mechanical conversion endanger the original style reproduction.

Key wordsreproduce; style; defect; context

0 前言

读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海明威短篇小说选》中《大双心河》一文,笔者斟酌再三,觉得译文在再现原作风格方面似有不足之处,拟通过本文对译文如何恰当再现原文的风格特点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求读者能更好地领略到海明威作品的神韵。

1 翻译风格论

在西方翻译理论中,作为原则正式提出翻译风格问题的是泰特勒。在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泰特勒提出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特点)。我国向来也提倡文学翻译要“传神”,保持原作的“神味”和“神韵”,力求达到“化境”的最高境界。

2 原作风格分析

探讨作品的风格离不开对作家风格的分析,离不开对作家精神气质的把握。海明威是著名的风格作家,新闻记者出身的他把自己的创作风格比做冰山。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美国文学简史,1986:209)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就是简洁朴实,深沉含蓄。《大双心河》是海明威192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最后一篇,无论在创作的主题上还是在表现风格上都体现出了海明威的特色(张海燕,1993:77)。在语言上运用简短的句式和准确的措词,多用名词、动词和口头语,少用形容词、副词和书面语。简短句式贴近生活,短小精炼。为了达到客观、直观的效果,作者运用 “there be”句式描写景物;用 “and”把几个简短的陈述句连接起来,使得他的描写客观自然,就如同读者亲眼所见一样。

3 《大双心河》译文中的不足之处

海明威凝练风格是他对母语英语的熟练掌握,对写作语言匠心独运的结果。然而,很遗憾,译者谴词造句似乎不假思索,不斟酌具体语言环境,不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理解、逻辑、措词、行文等方面出现一些错误。这种语言上的机械转换的结果无疑是替作者拒绝读者。下面引评译例分析说明。

3.1 译文在词义理解上生搬硬套,望文生义

“一切语言文字的意义,平常都是抽象的……及至实际说话或写文,将抽象的来具体化,那抽象的意义才成为具体的意义。”(陈望道,1962:36)因此“翻译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而是着重于言语总体效果的传达。”(张祥麟,20014)为了把文字译对了,译活了,就要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将抽象的词义具体化。

例1The train went on up the track of sight, around one of the hills of burnt timber.

原译:火车顺着轨道继续驶去,绕过树木被烧的小丘中的一座,失去了踪影。

改译:火车原路继续开去,绕到一座烧光了的小山后面,看不见了。(张祥麟老师译)

这是原作开篇第一句,交代的是尼克下了火车,目送火车离去。译者对于track的理解有误,track除了有“轨道”的意思,还表示“路径”(《新英汉词典》)。原文的意思是火车按照原来的路线继续开去。再说,火车在轨道上行驶是不言自明的,完全没必要做如此交代。

例2He watched them holding themselves with their noses into the current, many trout in deep, fast moving water, slightly distorted as he watched far down through the glassy convex surface of the pool, its surface pushing and swelling smooth against the resistance of the log-driven piles of the bridge.

原译:他看它们把鼻子探进激流,稳定了身子,这许多在飞速流动的深水中的鳟鱼显得稍微有些变形,因为他是穿过水潭那凸透镜般的水面一直望到深处的,水潭表面的流水拍打在 阻住去路的圆木桩组成的桥墩上,滑溜地激起波浪。

改译:他瞧着鳟鱼以头迎水,怡然自得。许多鱼儿聚在水深流急的地方,透过凸透镜般的水面往水潭下看,个个都有点变样了。潭面可是急流汹涌,径直冲向隔流阻水的圆木桥柱。

译者对原句的nose理解有错误。姑且不谈鱼有没有鼻子,即使有,站在桥上能看到鱼的鼻子确实让人惊讶。词有本义也有比喻义。文中的nose应该理解为比喻义:突出的部分(《新英汉词典》)。鱼在水里游,肯定鱼头在前。因此,nose应理解为“头”。

3.2 逻辑错误颇多

翻译基本上逻辑思维,译者的思维活动形式是运用他所掌握的语法知识判断句中词项与词项、句子各部分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以推断语义,构建总体的语义结构。如果译者不能运用综合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原语。此外,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运用自己的“前理解”对作品进行逻辑判断,构建文本意义(姚斯,1987:23-33)。逻辑不通的译文只能让读者感到不知所云,难以置信,打消继续读下去的念头。因此翻译作品要符合语言逻辑、文化逻辑,更重要的是遵循实践逻辑。

例3Nick looked at the burned-over stretch of hillside, where he had expected to find the scattered house of the town and then walked down the railroad track to the bridge over the river.

原译:尼克望着被火烧毁的那截山坡,原指望能看到该镇的那些房屋散布在上面,然后他顺着铁路轨道走到河上的桥边。

改译:尼克看看那边舒缓的山坡,本想会看到镇上几户零星的人家,但那里也被烧个精光。他沿着铁路走到河边直奔桥面。

原译有三处逻辑错误。其一,大火怎能把山坡烧毁成一截?其二,顺着铁路轨道可不好走。又慢又容易摔跤,更不符合尼克看河观鱼的急切心情。其三,“河上的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既然是河上,就必然在桥上。否则人岂不掉到河里去?

例4He sliced it in two and peeled the silky outer skin.

原译:他把它一切为二,剥去有光泽的外皮。

改译:他把洋葱切成两半,剥去外面的软皮。

原译不符合常识。洋葱的表层是软皮,不能吃,因此要剥掉。而“有光泽的”是能吃的部分,不会剥去。文中的silky表示柔软(《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

3.3 译文措词不当,而且问题非常突出

海明威措辞很讲究。他用词精当贴切,擅长运用口语、俗语和俚语。海明威简练风格是他对母语英语的熟练掌握, 对写作语言匠心独运的结果。然而,很遗憾,译者谴词造句似乎不假思索,漫不经心,致使译文通篇读下来完全感受不到海明威的风格。

首先,对许多关键词语的外延意义表达得不准确。

例5He walked along the road feeling the ache from the pull of the heavy pack.

原译:他顺着这条路走,感到沉重的包裹勒在肩上的痛楚。

改译:他一边走一边忍着重包勒肩的疼痛。

包扎成件的称为“包裹”。 (《现代汉语词典》)行囊可以简称为“包”,但不是 “包裹”。另外,“痛楚”是描写心情的形容词,勒在身体上的应该用 “疼痛”。

例6At the edge of the meadow, flowed the river.

原译:草场边流着那条河。

改译:小河就从草地边流过。

meadow在原文中多次出现。译者却把它译为“草场”――天然的或人工培育的大片放牧草地(《现代汉语词典》)。读过小说的人都知道,双心河边一派天然,无人放牧。

此外,译文行文拖沓冗长,语义不清等问题也较为明显。海明威视简练为作品的生命,可是译文中有些语句却拖泥带水,不简洁,不通顺,读起来很费力气。

4 结语

《大双心河》虽然是海明威早期的作品,但他的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都已经确立起来了,而且这篇小说对他以后的创作还具有一定影响,算得上是海明威比较重要的一个短篇。可是译文实在难以让人满意。译者机械地转换语言文字,严重危害了原作风格的再现:对词义的理解不是结合原文语境,仔细推敲,而是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措词不是再三斟酌,而是张冠李戴;逻辑上不是顺理成章,而是颠三倒四;行文不是根据语言文化差异,取长补短,灵活变通,而是拖沓冗长,语义不清。另外,小说的题目也值得斟酌,似乎译为《大二心河》更好些。结合小说主题来看: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伤痛相对照;社会的残酷与自然的平和成对比;迷惘与希望同在,译为“二心”容易将汉语的“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联系起来,更能揭示小说主题。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张祥麟.英汉译例评析[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3]美国文学简史(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张海燕.社会・自然・人――试论《尼克・亚当斯故事》[J].外国文学研究,1993(4):77.

[5]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6]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上一篇:高校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下一篇: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注重人文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