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茄子的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2-10-28 10:30:06

[摘 要] 茄子,作为人们日常生产中最有潜力的蔬菜产品,已成为蔬菜种植的常见品种之一,但是一些专业种植茄子的地区连续多年的种植,田间病虫害危害会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茄子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对菜农的生产和收入造成影响。针对茄子的生长习惯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本文总结出了一些茄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茄子 病虫害 科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29-01

一、茄子病虫害的防治思想与特点

在茄子的实际种植中,南方茄子的苗龄较短,而较长结果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茄子种植的土壤,特别是常年种植茄子的土地往往经过了大量的施肥,有的农户施用大量未经过沤制过的有机肥,所以极易发生病虫害。又由于茄子的结果期多在夏秋,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对茄子生长有极大的影响,茄子病虫害发生也会相对严重。所以在茄子种植的防治方法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实际应用中,除了采用农业措施或生物防治外,还需要定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尤其是在临近采收期的时候更要应当注意用药的安全间隔期。

二、茄子病虫害防治的分类以及原因

茄子的病害由时间顺序通常分为:苗期发生的猝倒病为主,定植初期发生的立枯病,前中期多为发生黄萎病,后期常出现的绵疫病、菌核病、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等。

茄子的主要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锈蜘蛛,还有蓟马、白粉虱、斑潜蝇、黑头虫、棉铃虫等昆虫也会对茄子的生长和育苗不利。

三、茄子病害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1.猝倒病

猝倒病是苗期的常见病害,由于种植时的不当操作或种植时间问题造成。所以,种植茄子幼苗时,为了防止苗期猝倒病或立枯病,除了注意保持适宜的田间土壤温湿度外,也可以使用“五代台剂”(即五氯硝基苯及代森锌等药混合)进行土壤消毒,在实际种植中,应保证每平方米苗床用消毒土8-9g,并让药粉与床土拌均。当然,用药后应适度增加灌水总量,防止药害发生,保证床土肥沃,不应出现过干的情况。也可选用先正达的宝路1500倍浸种或苗期喷雾,或用72.2%普力克600倍液或64%杀毒矾600倍液喷淋防治猝倒病。今年我在当地做了实验,效果很明显,农户罗国杨种植了2.5亩茄子,种子用了先正达的宝路浸种两小时再播种,根据苗期调查出苗情,长势粗壮,苗期根系发达,根本无病害的发生。

2.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黄、半边疯”,是危害茄子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也是影响茄子生长主要克星,现在发病率逐年上升,一般的发病率为40-50%,严重的发病率高达70%以上,所以黄萎病的发生给广大茄农造成巨大的损失。

2.1发病症状:茄子黄萎病一般在开花、门茄初期,苗期较少发病,田间多在坐果后表现症状。茄子受害,一般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斑,病株初在晴天中午呈萎蔫状,早晚尙能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变褐色脱落,病株逐渐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呈光杆,剖视病茎,维管束变褐。有时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或半边黄。此病对茄子生产危害极大,发病严重年份会造成减产或绝收。

2.2发病条件:一是气候,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气温在20-25℃,多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发病重,气温在28℃以上,发病受到抑制。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较多,发病越早、越重。二是栽培,大田底湿、土地粘重、管理粗放、多茬连作、杂草丛生、植株种植过密、施肥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地下害虫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2.3防治方法:

在黄萎病的防治方面,应当着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根本,辅助进行以药剂防治。在种植前要进行消毒工作,如果植株发病,要进行准确施药防治。最主要是有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选择抗病品种,茄杂2号或茄杂9号品种,有较好的抗枯萎病效果。

第二是生态防治,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应消毒,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匀,并按100公斤苗床土中加入杀菌剂金雷20克和适乐时1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均。用配好的苗床土装营养钵或铺在育苗畦上,可以减轻土壤中黄萎病菌的危害。二是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磷钾肥。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三是嫁接防病,采用野生茄子作钻木与茄子嫁接进行换根处理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因重茬、土壤带菌严重造成的黄萎病的方法。

第三是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35%金普隆乳化种衣剂2毫升,兑水150-200毫升可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种子杀菌防病。

第四是定植时生物农药处理,撒药土,药土比为1;50倍的五氯硝基苯与细土混合好每穴每株50克,穴施后定植可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用1000倍药液每穴250毫升灌坑,效果相同。

第五是药剂防治,去年经试验在化学药剂防治方面防治茄子黄萎病用宝路10毫升加30克加瑞农对水15公斤,喷淋茎基部,连续2至3次,隔3至5天喷一次,可以控制黄萎病的蔓延。

3.绵疫病

绵疫病在茄子的结果期容易出现,茄子绵疫病会危害植株的果、茎、叶、花器等部位。绵疫病的症状多从近地面果实先开始,植株或果实出现病斑圆形、凹陷,之后变为黑褐色直至腐烂,温度高的地区还会长出白色菌丝。当植株茎部受病害时、出现水浸状缢缩,温度高的地区会出现白霉,上部枝叶萎蔫。植株叶面受害的表现通常为叶面形成水浸状褐色病斑,有较明显轮纹。

防治茄子绵疫病可以使用药剂防治,用安克20克+80%大生75克+云大120叶面肥3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做到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喷药时不要忽视茎基部,保证整个植株都能受药,防止绵疫病的再发生。或用进口的药剂凯润1000倍加戊唑醇1500倍,兑水连续喷雾1-2次效果更明显。

4.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多发生在结果前后,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该病病菌以菌丝体形式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多依靠雨水弹射的方式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植株,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的环境更容易感染病菌。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特征为大量病斑的出现,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植株叶子边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通常呈不规则的样式,但大多外观近似闪电状或河流的分支状,颜色呈淡褐色至褐色。但细菌性叶斑病患部病征不明显,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在植物轮作的基础上要保证土壤、植株的消毒,具体操作有:与茄科蔬菜实行轮作。选种时精选无菌良种,并对种子采55-65 ℃的热水处理。保证种植前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可以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式种植,防止浇水过大,并做好及时通风排湿。当发病时应做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叶5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或采用3%中生菌素8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

5.炭疽病

炭疽病是属真菌性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茄子的中后期,枝叶及果实都可危害,病状是有规则的带圆形或椭圆形有轮纹状黑褐色的,遇水病斑可穿破。炭疽病防治不及时可给生产上带来减产的后果,所以一定要用对口的药剂防治炭疽病,防治时可使用37%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加58%甲霜灵1000倍液喷雾,或用先正达的菲格悬浮剂1500倍加45%咪酰胺1000倍液喷雾效果特明显。

6.菌核病

菌核病在我们茄农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是一种很易给忽视的防治意识,菌核病一般危害茄株的茎部和果顶部,严重时整株死亡,果实容易掉落。因此,在防治菌核病方面要对症下药,一般用80%多菌灵加扑海因喷施效果很好或用戊唑醇加异菌脲防治效果也很好的。

7.病毒病

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茄子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病害的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生长点,叶片受害时叶子变黄且叶脉黄绿相间的,生长点受害时,心叶不能展开带扭曲形的,影响茄子吸收水分和肥料进而抑制作物的生长,没有及时用药防治就会慢慢死亡。防治病毒病要从蚜虫防起,它是一种极易带病毒的害虫,所以在防治时用70%吡虫啉加病毒克粉剂喷雾可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四、茄子虫害的防治方法

1.红锈蜘蛛

红锈蜘蛛是属于螨虫,防治红锈蜘蛛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于干旱,及时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减少虫源。当严重时可浇灌药剂,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200倍液加有机硅等药剂喷雾除治效果非常好。

2.蚜虫及蓟马

对于这两种虫害,宜早用药,将虫害防控在初发期。实际生产中,要保证农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理地块里的残株败叶,并及时铲除地块里的杂草。在使用各种药剂方面可以使用较为适合的药剂防治比如用70%的啶虫脒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或70%的吡虫啉1500倍喷雾防治。

3.白粉虱

对于这种虫害可以在防治之处就在地块上设立防虫网等措施。并且,还可以再防虫网的表面设立一块银灰色的地膜以及黄板,因为这种害虫对颜色有一点敏感性,所以应当设置黄板诱杀。另外,在药剂使用方面,可以使用绿来宝以及一些喷雾药剂。还可以选用一些适合植株生长且不对植株功能产生影响的生长调理性药剂。

4.斑潜蝇

当叶片上有斑潜蝇幼虫3头左右时,应在害虫的幼虫2龄之前,等到幼虫开始在叶面表面活动的时候,可以立刻喷洒25%斑潜净乳油1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最佳。防治好斑潜蝇对茄子叶子光合作用有很好的帮助,可以提高植物总产量。

五、小结

本论文简述了茄子病虫害防治的要点,着重阐述了各类茄子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及特点,表明了茄子病虫害防治的中心思想,对茄子的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中药剂用量多为实验结果,如在实际中发现使用问题,请不吝纠正。

参考文献

[1]卢艳磊,任丽. 茄子病虫害防治技术[J]. 湖南农业,2007,11:18.

[2]陈永红,邢后银,张燕燕,胡静. 大棚茄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科学种养,2007,07:34-35.

上一篇:玉米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大埔县蜜柚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