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时间:2022-10-28 09:41:58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中职校电子专业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用"知识+技能"的新模式,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并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中职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45-01

1.《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及改革

1.1教学目的。《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各种半导体的性能、电子电路的组成、功能及应用的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技术》课程在新形势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能适应岗位需要的l-2项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作为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人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各类创新竞赛、毕业设计乃至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2教学内容及其改革。目前中职教育中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这需要既要考虑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结果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分析与研究中职教育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认清教育必须面向电子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生产岗位的需要,对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及中职毕业生的岗位(群)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广泛吸取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意见。改革后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艺基础、实验实训、课程设计、EDA仿真技术、技能培训等。这些课程往往在内容上有重复,在能力培养上有断层,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的综合实验及综合实训与电子工艺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有重复。又如基本实验后随即进行对实用电路的分析制作,中间能力的培养存在断层等。因此,节省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弥补能力培养的不足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2.从"理论+实践"到"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创新

2.1教学手段和培养方式的创新

2.1.1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对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理论偏深的内容和陈旧的知识要大胆进行删减,而对所需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及新器件则应进行补充,例如让学生了解特种放大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等。

2.1.2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增设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增加综合的集中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原理图,装接好电路并进行各种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写出相应报告。

2.1.3依托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努力实现车间、教室合一。课堂即实验实训室,车间就是学场;学生、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服务企业发展,吸引企业参与,跟踪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探索和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真正实现"订单式"教育,推进中职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2.2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传统的"粉笔+书本"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EDA、EWB等软件、课程设计、制作和实验实训等硬件教学资源和工具,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一般是让学生先自行设计电路,再在实验室搭线,进行电路调试。由于受到经费和数量品种的限制,在调试过程中,不仅不能及时提供全部所需器件来调整电器元件参数,而且存在仪器和元件的损坏问题。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EDA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电子系统的设计已越来越依赖于EDA软件工具的支持。因此,改革传统课程设计教学结构和模式,把EDA教学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结合起来既是适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教育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为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还应采用EWB软件进行辅助教学。EWB被誉为"计算机里的电子实验室",它采用仿真方法在计算机上虚拟出测试仪器。学生通过学习EWB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学或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和练习。比如可以对放大器进行静态和动态技术指标的检测,可以观察电路中某些参数变化的情况等,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各类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

2.3考核方式的改革.把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改革为以考核学生对单元电路的分析测试等综合技能为主,考核方式也从笔试为主改革为平时实际动手操作与笔试相结合(如期末笔试占40%,实践操作占40%,平时占20%),强化平时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重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为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在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拿到相应的等级工证书。

3.加大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手段。目前学校有专门的电子实训室两个、更新了一批电子实训室的设备,并有专人负责,创造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整个实训教学目标分步进行。第一,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元件,并能准确地识别,知道其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有故障的元件进行维修。第二,重点让学生掌握线路原理和熟悉布线图。教师先对要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理论部分进行复习,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布线图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在学生理解了如何接线以后,重点强调工艺要求。教师可让学生先模拟一些基本操作,然后在线路板上把各种元件连接好,然后再焊,逐步对学生提高焊接质量和工艺的要求。第四,重在提高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做到能够举一反三,自己设计一些线路,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实训结束后,可能会存在很多不成功现象,此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认真分析不成功的原因,找出故障点。教师可让其他学生都参加一起分析,教师引导,直至找出问题所在。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与全体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找出并解决线路焊接中的故障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佳时机。首先,教师要利用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线路原理,这是学生进行故障排除的基础。其次,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不同的排故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可使动手能力大大提升。

由此可见,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加大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瞿祝张跃勤《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4.

上一篇:电子白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