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空间

时间:2022-10-28 08:38:23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从选择好角度、设计好梯度、调节好密度、挖掘好深度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与策略,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营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四度 有效性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our "Degrees" Spa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Questioning Strategies

ZHOU Jiafeng

(Zhejiang Haiyan Yuanji Senior High School, Jiaxing, Zhejiang 314300)

Abstract Question is the cor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skills, it is the tie of classroom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but also to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focused around teaching, learning key points from the choice of a good angle, good design gradient, regulate density, good depth of four aspects of mining depth classroom questioning some of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quest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create an efficient classroom.

Key words classroom questioning; four degrees; effectiveness; efficient classroom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深入地挖掘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来设计提问?提问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达成有效的提问?笔者认为有效性提问可以从以下四个“度”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1 选择好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提问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寻找最能体现核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并力求采用新颖的方法,从合适的角度入手,使问题富有一定的启发性、代表性、灵活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1】枚举算法的思想和程序实现。

枚举算法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经典算法,适合教师开展提问活动,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具体的算法,兴趣也会比较高一点。以往在上这个算法的时候,往往采用以下的思路:提出枚举算法的概念教师或学生举例书本上的涂抹单据的实例程序实现。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反应不咸不淡,能认真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程序也能填写出来。但是总感觉这么好的一个算法,未能举一反三,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留有不少遗憾。这次我们做了适当的修改,首先设计了一个情景,给你20把钥匙去打开一扇门,你的操作思路是怎样的?这是引出枚举算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感兴趣,讨论回答很踊跃。紧接着设计了一个“我是福尔摩斯”的探案活动,每个同学都是福尔摩斯,去完成被涂抹的单据的破解,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观察单据,写出所有的可能解。②利用程序一一列举出这些解。③如何判断列举出的可能解是我们最终的解,尝试写程序。带着这3个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尝试,最终圆满完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讲得并不是很多,主要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一些修正和指导,而这几个问题是整个枚举算法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要学生会列举,会判断,枚举算法就能基本掌握了。从中可以看出,面对一个问题,必须要选好合适的角度,从知识的最核心部位切入,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策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我们往往习惯了由老师来总结重点、分析难点,学生则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看上去似乎把重点、难点都解决了,实则不然。当教师包揽了这一切的同时,学生在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将答案抛了出来,那么那些重难点知识,对学生又有何重、何难可言?又怎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呢?一切的真理要由学生自己来获得,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上比简单的传递要好很多。教师在选好角度以后,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最核心的内容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把握难点。只要明确了重点,把握了难点,就能够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境地;就能够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把思维的自和主动权还给学生。

2 设计好梯度

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知识连贯的系统工程,讲究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在传授新的知识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情况,从现有知识出发,层层设问,使学生自发地由旧知识延伸到新知识中去,从而学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

【案例2】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与分支嵌套的学习教学片段

分支结构中的分支嵌套是在学习了分支结构的基础上的知识升华,对于分支条件的设置和嵌套结构的设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必须要前后联系,呈现一定的梯度,通过问题的深入,层层推进,从而解决嵌套问题。

例:出租车计费问题。某城市出租车的计费规则设计如下:3公里以内,10元;3公里到10公里,每公里加收2元;10公里以上,每公里加收3元。请设计算法,解决该问题。要求:输入公里数d,计算车费f。

问题1:请同学们列出3种情况的计算车费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

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3种情况有几个临界值

生:3公里和10公里

师:对,这是条件中很明显的两个临界值,我们就要拿它来做文章。

问题3: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支结构,请以3公里为界,写出分支判断程序

学生:if d

f=10

else

3公里以上情况

end if

问题4:3公里以上情况我们以10公里为界,写出判断程序。

学生:if d

f=10+(d-3)*2

else

f=24+(d-10)*3

end if

问题5:问题3与问题4的关系?

学生:如果问题3不成立,应该进入问题4的判断,所以问题4的程序应该在问题3程序的else中。

教师:对,对于多种情况的分支结构,我们无法用一个分支来完成,必须要使用多个分支,从而形成分支的嵌套,在设计程序时必须要找好几种情况的临界点,使其环环相扣,从而实现多种情况的判断。

提问策略:从这个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学中的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展开,步步递进,也就是说,应该从学生已有或现有的知识体系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运用多种提问方式逐步引出新的知识,并为之延伸开来。“要让知识从学生的思想当中流淌出来,而不是我们灌输进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预设好面对新问题时具有的可扩展的程序,使之得到合理的发掘。从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教学提问,可以开阔学生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使学生自由地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在对比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山峰,又有一个更高的山峰在自己的面前,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

3 调节好密度

高效课堂的提问不是从头问到底,不能“满堂问”,什么问题都问。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切忌胡乱发问,学生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案例3】本次课例研究第一节课出现的情况,老师为了引出枚举算法,提了以下几个问题:(1)从一箱苹果中挑出烂苹果。(2)班级的男同学人数。(3)身高在175公分以上的男同学。(4)韩信点兵……

一上来就提出了4个问题,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教师因为时间关系已经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后面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多次连续发问,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给听课老师的感觉就是匆匆过场,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也不清楚该思考哪个问题,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打击。

提问策略:提问必须要掌握好火候,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问的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即留白。任何一个问题的抛出,必须要有等待的时间,也叫先出题,后点名,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上面这位老师就是没有掌握好课堂提问的密度。因此,教师在事先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好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程度,时间的安排等等。同时要考虑到类似的问题不能连续提问,问题设计必须要有层次,如果问题具有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就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应接不暇,无的放矢。

4 挖掘好深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有效,切忌无效提问。信息技术课堂讲授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更要重视提问的有效性。而平时我们课堂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喜好集体问答,“好不好?”“好!”“对不对?”“对!”“是不是?”“是!”等一问一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这些提问都是无效的,好多同学都是条件反射,随声附和。更何况集体问答,打断他人思维,影响旁人思考,这是逻辑思维学中最忌讳之事。何不采用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静心熟虑、待到弦紧弓张时,指名问答,这样更可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上面不要吝惜时间,要不断地追问。只有挖得深,才能真正地做到深入浅出。

【案例4】信息技术基础《搜索引擎》的教学片段。

搜索引擎是网络应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搜索引擎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资源搜索的速度与准确度。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搜索引擎的简单应用,本节课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充分探索,并通过观察、尝试、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师在充分了解搜索引擎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深度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

问题1:搜索引擎的分类?

问题2:全文搜索引擎主要有哪几个?

问题3:全文搜索的技巧掌握,以搜索奥运会吉祥物为例,关键字如下,在google中搜索:①奥运会吉祥物;②奥运会 吉祥物;③奥运会 吉祥物——北京。

比较搜索的结果,关键词使用不同,产生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你能归纳一下各自的作用吗?

问题4:搜索引擎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策略: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第1、2问初步了解搜索引擎的基础上,通过“跳一跳”对搜索引擎的技巧、原理深入进行了学习。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次次地激起,在自我探索、尝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内化效果更佳明显。有的同学甚至自己还能找到一些更加高级的用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然,深度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选择好合适的题目,学生要有深入学习的需要,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深究了。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系数,难度较大可以进行适当的拆分、引导、设疑、追问,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以上是笔者结合教学的一点浅薄的思考,真正要达到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很多学问要做,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有这根弦,认真地去思考,去实践,必能弹奏出有效教学的最强音。教师对于课堂提问应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设计,把握这四个“度”,开创出我们有效教学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 严永金.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3] 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对“几何画板”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了解学情 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