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塑造与互动逻辑

时间:2022-10-28 07:27:39

浅析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塑造与互动逻辑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塑造和互动逻辑,在角色塑造中从网名、论坛中的形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互动逻辑中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控制、虚拟与现实的交际和虚拟社区的使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虚拟社区;角色塑造;互动逻辑

Role Mold and Alternation Logic in Dummy Community

JIA Zhan-bing LIU Guo-qiang XI Li-min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Hebei Xingtai 054000)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role mold and alternation logic in dummy community. In role mold mainly introduces network name and forum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In alternation logic mainly introduces undergraduate network information control、dummy and realism company and the effect about muddy community for realism life.

【Key words】Dummy Community;Role Mold;Alternation Logic

近年来,虚拟社区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论坛、聊天系统的广泛使用将网络使用推向了另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得以自由穿梭于虚拟社区和现实生活之间,而虚拟社区的虚拟性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性都在下降,而更重要的是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了联系和互动。人们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会影响人们在现实中的互动,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也会通过虚拟社区被加强或减弱,当这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逐渐重叠在一起,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他们在虚拟社区中形成了怎样的互动逻辑?这些互动逻辑与现实生活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和关联?本文旨在描述大学生在互联网中的角色塑造和互动逻辑。

1.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塑造和形象管理

1.1网名――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塑造

特纳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对自身会产生一种情感和态度――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认知,并在以后的互动中会通过强化自己的某个方面来更好的强调和表现自己,并期望以此来影响他人,或符合他人对自己的期望。社会生活是人们塑造自己角色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角色塑造逐渐从真实生活渗透到虚拟社区,人们开始注重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并呈现出与在现实社会中相似的社会心理――通过自我认同、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以及对他人期待的判断塑造自己的角色,并希望这种角色塑造对日后的社会互动产生影响。而姓名,成为角色塑造最经常与最容易被使用的工具。大学生对于网名的塑造有以下几种意涵:

1.1.1自我期待型网名

自我期待型网名的意涵在于个体把对自己的期待注入到网名中,并希望互动中的对方能够通过自己的网名对其个性和期望有所认识,并暗含了自身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1.1.2性格化的网名

性格化的网名指的是个体的网名与其对自身的性格认知很相似,或者与自身的价值观很相符,之所以选择这个网名是因为该网名能够体现自己的性格与价值观,叫这种网名的大学生往往希望对方能够通过自己的网名进而判断自己的性格――尽管这并不是很容易的,达到他人对自己简单认识的目的,并以此对未来的互动关系进行判断。

1.1.3与身份识别有关的网名

还有一种网名直接与个体的身份相关,这种网名的意义在于陌生人很难通过这个网名对他/她的个人信息进行判断,但朋友、同学等能够据此迅速准确地识别其身份和状态。

无论个体为自己起了什么网名,这个网名显然不是随意或无意义的,通过对大学生网名的分类与分析,我们认为,网名是主体对自我认知、身份识别的强化,通过将个体的性格、价值观、以及身份识别糅合进网名中,这些大学生塑造了自己在虚拟社区中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特征、取向以及角色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当然,这种网名塑造也为日后的网络互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导,例如回避了那些与自己性格极度不相符、价值取向差别很大的网友。

1.2论坛中的形象管理

在戈夫曼看来,互动能够看作是一种规避短处、展示优点的仪式,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他人交往时,总是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他人面前,而尽量隐藏起自己的缺点。

1.2.1在虚拟社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是否重要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看,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关注自己在虚拟社区中的形象。例如,63%的被调查者鲜明地不同意“因为没人认识我,所以可以随便发帖”的看法,只有22%的被调查者认为随便发帖没有问题。对于他人的发帖谩骂,有73.5%的被调查者持否定态度,还有12%的人不置可否,只有14.5%的被调查者不介意他人的发帖谩骂。对于自己发帖的问题,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发帖时要谨慎,而只有6%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发帖时不谨慎。最后,7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很在意在论坛中的形象,只有5.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在意在论坛中的形象。从数据结果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比较注意自己在论坛中的形象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大学生对虚拟社区中形象管理的看法

1.2.2有利于交友――希望多交朋友、不要没有人理

从互动理论来看,人们在与他人互动的时候,会注意自己的形象,并试图留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以方便下一次互动的进行。人们的互动之所以能够持续下去,也是因为互相的理解、配合、好感。网络互动通常被认为是一次性的,故而容易催生短期行为,但在虚拟社区的实际中,网友之间的互动是可持续的,人们会期望在网络上交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朋友,并将这种稳定的互动持续下去,故而希望维持一个合适的形象以促进这种互动。

1.2.3有利于个人地位的树立

一个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个人在群体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并使其更有可能成为该群体的领导性人物。尤其对于那些渴望获得他人认同、并希望成为群体核心成员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加注意自己在其他成员心中的地位。虚拟社区不同于社会生活,人们的互动频率和时间都比现实生活要少一些,这使得那些希望获得关注、成为领导者的人更加注意自己的良好形象。

2.现实生活与虚拟社区的交互影响

虚拟社区是嵌入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当前的社会情景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有影响的。我们将从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网友的结交以及现实班级活动的参与情况来探讨现实生活与虚拟社区在大学生互动行为上的交互影响。

2.1可以说的、不能说的――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控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完成,但社会转型仍在艰难进行中,我们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过去的道德观念、制度结构已经被破坏,但是新的道德观念和有效制度仍未生成,所以在不少学者看来,中国社会目前都处于信任危机这一糟糕的状态中。这一社会特征在网络中的体现更为突出,无论是恶意攻击、网络病毒、虚假新闻,还是网络诈骗、网友犯罪、人肉搜索都让人们认识到了网络潜在的风险性。

大学生对网络的风险性有着怎样的认识呢?个体在应对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时,通常的做法是保护自己个人信息以及减少与陌生人的互动。在虚拟社区中,大学生通过信息控制这种类似的方法来降低自己可能面对的风险。

很多虚拟社区都要求网友提供最低限度的个人信息,以便进行个体身份或虚拟身分的识别、并为其交友、互动活动提供一定依据。但是有些信息是大学生认为不能够公开的,例如:包括父母姓名在内的家庭信息;可以直接找到自己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住址;以及重要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证、银行账号、真实姓名;最后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虚拟社区公布的信息仅限于年龄、性别、生日、爱好、星座等无法触及个人核心利益的信息。

2.2网友与朋友――虚拟与现实的交集

在虚拟社区,人们的互动就不再局限于熟人,而是更为开放性的,但是这种互动并非是完全虚拟的,因为在ID的后面仍然存在一个真实的个人。网友与朋友身份的转换成为了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的交集,曾经的朋友因距离相隔会成为网友,而网友也能够因为志趣相似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2.3虚拟社区的使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很多人担心,沉溺于虚拟社区会让人疏离于现实生活。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交友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班级活动参与热情的减少。但是许多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对于现实班级活动参与的热情并不会因为网络交往而减弱,他们认为网络虽然也有朋友、游戏等,但那毕竟是虚拟而与自己距离远的,生活是真实而无法取代的,人还是应该生活在真实中。大学生对于班级活动,或者说正常生活中的交往并没有因为网络而减弱,网络交往对于他们来说,实质上是对生活交往的补充和强化。

上一篇: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下一篇: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