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10-28 07:02:52

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实践与反思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地理知识视野,还能强化学生情感教育。然而,在应用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本文的探讨重点内容。

【关键词】学科整合;作用;误区;对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信息技术已经悄无声息的走进了高中地理课堂。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现就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作用

1.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可大大促进教师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教学方式,丰富和发展新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工作。

2.有利于地理教师深入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重要作用,把握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方式,形成较完整的地理教学理论素质。

3.有利于地理课程改革实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与时俱进,改变“一本课本,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授课模式,实现多种呈现方式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4.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

5.有利于地理课程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养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地理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精通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实现地理资源的有效整合,从地理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为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冷、暖锋是如何形成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点?”在学生理解了冷、暖锋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锋面气旋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展示锋面气旋在我国的移动情况视频,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锋面气旋在经过我国时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天气。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地理教师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丰富性特点、多媒体直观呈现、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地理事物,探求地理特征、原因、规律;要借助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求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合作精神;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和思想,形成观点和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自我评价、反馈能力。

3.激发学生情感,突破教学重点

以多媒体所具有的特点,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动画展示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应用多媒体展现地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事物的直观形象、建立地理表象,理解地理概念。通过幻灯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地理事实、确立起地理经验。出示地理范例、为学生提供正确操作的案例。拓展视野、激活思维、拓宽思路。

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内容时,本节的教学重点是:

1.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作用。

2.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这一问题的办法。

教学难点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笔者并没有照本宣科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多媒体将大量的影响全球变暖的人类活动的图片以及视频呈现给学生,如工厂废气的无节制排放,汽车尾气的大量产生,南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逐年上升……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或视频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环境危机,更激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欲望。结合学生自学与师生讨论,能够很好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误区

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许多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识仅停留在“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肤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不准确,其整合目标是为整合而整合,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等。甚至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多媒体效果,把一些不该“动”的文字和图片放到课件中,结果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其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学科教学,不能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抹杀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把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时尚标志”,盲目地把重点放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学科特点。例如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结合时,应重视地理现象的分析和地理规律的总结,以及地理问题的探究、解决。

3.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教师不能完全依靠信息技术,而无所适从。如果教学设计不当,教师只是把板演或讲解的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代替,由学生的看“演示”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将传统的“人灌”变为“机灌”,学生的地理思维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总之,当今地理课堂教学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大课堂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和目标,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正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去研究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蒋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研究,2011,(36).

[2]韩艳朋.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上一篇: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电梯视频监控干扰的主要成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