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模式

时间:2022-10-28 06:49:31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模式

摘 要: 大学生数学竞赛已经举办多年并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何引导学生参赛并取得好成绩是大学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多年实践经验,关于教练团队、竞赛共同体及培训模式等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数学竞赛 竞赛共同体 培训模式

1.背景与问题描述

大学生数学竞赛最早出现在美国和前苏联,1981年我国各省市开始陆续组织大学生数学竞赛,有的中途中断,有的一直持续到现在。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大学生数学竞赛,还有一些学校也举行数学竞赛,如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2009年中国数学学会普及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设立数学类和非数学类两组,分预赛和决赛两次进行。自从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举办以来,关于竞赛效用、竞赛与教学及竞赛培训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展开。有些研究提出大学生数学竞赛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培养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有些研究指出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可以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2];有研究着眼于加强竞赛数学课程建设,提出以大学生数学竞赛为契机,不断增强数学教学实效性[3];很多高校教师结合自身的竞赛培训工作探索与实践积累,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设计了行之有效的培训组织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竞赛培训模式[4]。

上述研究对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和数学教学改革无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特训主体、客体及内容等方面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建设一支致力于大学生数学竞赛的教练团队;(2)竞赛共同体创建模式;(3)特训共同体学习模式研究;(4)特训内容与时间优化设计。

2.竞赛共同体的创建与活动

学习一向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不同学派对学习定义各不相同,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揭示学习本质。有人曾对学习提出这样的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和个体练习,更重要的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三方面:(1)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2)学习者相互之间;(3)主体(学习者、助学者)与客体(学习内容)之间。由此不难看出学习活动是学习共同体性质的活动。在学校里创建各种学习共同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素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2.1教练团队的创建

竞赛培训不同于一般教学,前者要求辅导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及其联系有很透彻的领悟,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善于启发的学生思维,把握高等数学发展新动态。在组建教学团队之初,所有教师都没有辅导竞赛数学的经验,教练团队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自愿前提下,挑选一批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有一定教学成果和敬业精神者优先。人数最好能固定,有退出再补充。经过三五年的发展,这个团队成员将基本稳定。

任何团队要获得成绩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如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各学校有自己的做法,在此不做详细说明。主要介绍一下教练团队的活动,这些活动保证了竞赛教学质量。

2.1.1征订高等数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并让教师借阅;

2.1.2指定教材备课并编写教案、讲义或试卷;

2.1.3指定主题做教学报告并撰写教学论文;

2.1.4讨论课堂上传授赛点的时机、方式方法与度的把握等具体事宜;

2.1.5加强竞赛数学课程建设。

2.2引导学生加入共同体

创建大学生数学竞赛学习共同体,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创建一个由学习者、辅导教师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实践经验表明,在引导学生加入共同体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六个原则:

2.2.1交流的互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彼此信赖、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仅从共同体中获益,而且为共同体作出贡献。

2.2.2参与的积极性。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成为“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这种成员间角色变化促进了身份重构,使其不再感觉自己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

2.2.3目标的一致性。拥有共同目标是共同体创建的基础,大学生数学竞赛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就是提高数学分析与解题能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2.4学习的开放性。这里每个成员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开发者,都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对还是错,共同参与知识建构,加深对知识深层次理解。

2.2.5过程的渐进性。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有三个时期――初级阶段、磨合阶段、成熟阶段,这个过程中成员从不了解到彼此认同,再到相互协作。

2.2.6训练的持久性。一个较高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初期参与积极性转变成训练过程的持久性。国外已有研究表明,数学竞赛中那些最终成功的学生在很大概率上是训练最持久的学生。

经过几年理论和实践探索,共同体的创建过程及活动基本固定,大致进程包括:通过讲座或者课堂进行宣传全校范围内开设《竞赛数学》选修课举办校级数学竞赛(选拔赛)短期集训指导学生创建小组各小组展开研究型学习各小组报告及成果共享。

3.特训内容与时间优化设计

培训工作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习效果。以期通过数学竞赛特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坚强毅力,通过数学竞赛特训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数学视野,通过数学竞赛特训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通过数学竞赛特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为此,我们把培训内容与时间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具体表现在: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护理坏死性淋巴结炎40例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