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员劳务市场的发展、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10-28 05:48:03

德国海员劳务市场的发展、问题与建议

海员输出是技术含量大、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一种劳务输出。德国拥有世界第五大商船队,对国际海员的需求很大。德籍船东雇佣的外籍海员达25000多人,但迄今为止,与我国开展的海员劳务合作却很少。

德国商船队规模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高,是传统的航运大国。汉堡、不莱梅两大港口地处欧洲中心枢纽地带,拥有向欧洲腹地辐射的优势。据德国船东协会(VDR)统计,截至2003年底,德国的船运公司大约有390家,由德船东控制的商船约2397艘,总运力达3400万总吨。其中,入德国船籍、悬挂德国国旗的商船共482艘,580万总吨;入德国船籍、悬挂外国旗的商船共1469艘,1950万总吨(德籍商船共1951艘,总运力为2530万总吨);入外国船籍、悬挂外国旗的商船共446艘,870万总吨,主要悬挂安提瓜和巴布达、利比里亚及塞浦路斯国旗。按船东国籍划分,德商船队位居世界第五位,落后于希腊、日本、挪威和美国。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现代化集装箱船队(平均船龄为7年),占世界集装箱船总运力的29%,遥遥领先于中国台湾、日本和丹麦。如按悬挂的船旗划分,德国商船队居世界第21位。

德海员劳务市场现状

1.市场容量

据德海员职业合作社统计,截至2003年底,办理德国社会保险、在悬挂德国旗商船上服役的海员共10533人。其中德籍海员7350人,占69.8%;外籍海员3183人,占30.2%。

但是,德国海员劳务市场远远大于上述统计。因为入德国船籍、悬挂外国旗的商船不受德“海员配备条例”的限制,德船东可以到世界各地招聘海员,而不必在德海员职业合作社登记。据德国船东协会Titel先生介绍,悬挂外国旗的德国船东总共雇佣了近25000名海员,其中绝大部分是外籍海员,德籍海员只占2200至2500人,多为船长或船副等高级海员。因此,德籍船东雇佣的海员总数达35000人左右。

2.外籍海员主要来源

据海员职业合作社提供的统计数据,德国船东主要雇佣菲律宾海员。2003年在德海员职业合作社登记的菲律宾籍海员共2111人,占登记外籍海员总数的66.32%。其他外籍海员的主要来源是:基里巴斯、葡萄牙、奥地利、波兰、中国、图瓦卢、土耳其、荷兰和印尼。

3.市场发展特点

首先,德国海员市场对德籍海员需求下降,主要原因是德国海员工资标准太高,越来越多的德国船东改挂外国旗,以便雇佣东欧国家、南斯拉夫及亚洲国家的海员,从而形成德籍海员供大于求的局面。2003年8月底,德船东需招聘的德籍海员共1240名,而求职海员达1400人。

其次,高级海员,如船长、机房技工,特别是油轮上的机房技工紧缺,而对普通甲板海员和水手的需求正逐步减少。

第三,求职海员平均年龄偏高,低于45岁的不到30%。

4.招聘渠道

船运公司直接招聘

德多数船运公司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和服务公司,负责海员的培训、招聘和服务工作。部分船运公司还在国外设立海员培训中心。

海员租赁公司

德国船东往往与国际知名的海员租赁公司合作,委托其招聘和管理海员。许多国际知名的海员租赁公司的总部都位于塞浦路斯。

从海员职业介绍所招聘

至2003年7月底,北德沿海各州均设立了海员职业介绍所。为提高海员中介效率,2003年6月,德联邦劳动局决定撤销各地海员职业介绍所,成立汉堡海员职业事务中心,负责德国境内和境外的海员介绍等业务。

德国对雇佣海员的规定

为确保航运安全,德国对500载重吨以上的船只配备海员有严格的规定。根据1998年8月生效的“海员配备条例”,500总吨以上的德国籍船只必须配备德籍船长、船副或轮机师、机房技工、甲板海员各1名,8000总吨以上的船只还须增配1名德籍船副或轮机师。船副或轮机师可以是德国人也可以是欧盟其他成员国公民。如能证明在德国内海员劳务市场上找不到德籍机房技工,可从欧盟其他成员国招聘。一名机房技工可由两名机房技工学徒代替。除上述五位高级海员原则上需德籍外,其他海员可以全部是外籍,也不需拥有德国居留和劳动许可。

为鼓励悬挂外国旗船只回国登记(挂德国旗),德政府放宽对雇佣外籍海员的限制,允许本国籍船舶的船东在没有德国和欧盟国家船长竞聘的情况下,雇佣非欧盟国家的船长,并从2004年起免除对非欧盟成员国海员的法定社会保险义务,包括工伤事故保险。

中德海员劳务合作的障碍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员资源,目前海员总数约35万。中国外派海员大部分在东南亚国家。多年来,德国船东及海员中介公司有意与中国进行海员劳务合作,但迄今我国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海员劳务合作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德国对海员,尤其是高级海员有一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对外籍海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拥有海员技能、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和较好的英语水平,而中国海员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很难过关。

其次,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海员劳务合作的公司不多,且大多隶属于国内船运公司,带来的弊病是海员分配时总是优先考虑自己的船运公司,外派的劳务合作海员往往不是最好的,而且不稳定,另外中介费用也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形象。

第三,中国外派海员的习惯方式是整套输出,而德国及欧洲船东大多对中国海员了解不够,并对中国存有偏见,不大可能在合作之初就将整条船舶交给中国海员。

扩大中德海员劳务合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为扩大我国与德国海员劳务合作,建议我国有关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鼓励发展专业海员劳务公司

我国少量的海员劳务公司主要隶属于比较大的船舶运输公司。随着船舶运输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从成本效益和运作效率考虑,我们应鼓励船舶运输公司将其日益专业化的海员管理业务与船舶经营和管理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专业海员服务公司,专门从事对海员的培训和外派业务。海员服务公司与海员建立劳务银行式的隶属关系,这样既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海员队伍,又能更好地维护我国海员的正当权益。

2.规范海员中介机构

我国目前的海员中介服务体制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为海员劳务输出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海员中介机构严重的官商色彩和对海员劳务输出市场的垄断性,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海员劳务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我国在建立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海员中介机构运作的同时,应开放海员中介机构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海员中介机构服务意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积极探索与德船东协会开展海员职业培训合作的可能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中德两国在职业培训方面早有合作,目前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为满足未来海员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扩大中德海员劳务合作,我国有关方面应积极探索与德方开展海员职业培训合作的可能。据了解,德船东协会有在国外(基里巴斯)合作培训海员的先例。

4.建立多样化的海员外派方式

目前,有些德国船东想与中国进行海员劳务合作,但由于对中国海员不了解,加上长期形成的偏见,因而只能从小规模的海员劳务合作开始。我国海员中介公司应改变整套输出海员的习惯方式,抓住机会向外散派海员,逐步与船东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然后再争取整套外派的可能。

上一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三次浪潮与构筑“泛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