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习题 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10-28 05:05:52

精心设计习题 培养学生能力

【摘要】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基本思路方法。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是练习,而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练习,但这种手段也并非体现一个“多”字,而是要讲究方法,巧妙安排,精心设计习题,提高习题的质量,这样才能省时高效地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练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设计习题 培养 学生能力

一、设计习题要注意基础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习题应突出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这类习题的练习,能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为凸显习题的基础性,尽量不要编选高深、生僻习题,以免加重学生负担。一堂课的结构设计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复习引入;第二新授课的讲解;第三例题讲解;第四巩固练习与小结。巩固练习是我们习题设计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主要与示例接近,学生能根据示例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这一过程主要以模仿为主,而优化习题的设计正是达到这一要求的目的。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时,可讲解下面一道例题:解方程 x4-4x2-12=0。经观察以及通过学一元二次方程 x4-4x2-12=0的解,我们得知:此题可用换元法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来解,把握这个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迁移,培养学生用换元法解方程这一基本的技能。

在巩固练习中可设计以下几道习题:(1)

三、设计习题要注意阶梯性

教师在设计、编选习题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习题的难度适中,做到繁杂重复的不要,过偏过难的不要,不能带动一般的不要。递进式习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使不同学生均达到练习目的,避免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同一内容由浅入深地递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解题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总之,适当的递进习题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为了及时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可设计有梯度的变式习题:1.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85°,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2.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顶角是85°,那么它的每个底角是多少度?3.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100°,那么它的其余角各是多少度?4.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85°,那么它的其余角各是多少度?5.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N°,那么它的其余角各是多少度?

四、设计习题要有控制性

控制性即控制习题的数量,把握习题的质量,做到少而精。“少”是表象,“精”是根本,“精”不等于难,而是体现在它的质量和效率上。一道高质量的习题应有针对性,易启发,易成功,从而使学生愿做、想做、要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优化了思维品质的要求,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因此什么都要讲,一节课选了很多例题,整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的收效却不大。其实教师没必要搞题海战术,而应根据所学的内容列出其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将习题分类归档,集中力量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这类题的方法和规律、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密度,提高效率,选例不在多而在精,所选的例题,尽量是一例多解,一例多变,充分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以有助于知识间的沟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设计习题要有连贯性

在设计习题时,要注意教材中前后知识的衔接,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可达到承上启下、触类旁通的效果,以便有效地防止各知识点之间互相干扰、混淆,便于记忆和准确运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习题选得合适,学生学得轻松一点;教师在设计习题方面多花一点时间,学生的收获多一点;设计习题精一点,学生学得活一点。因此可以看出,精心设计习题是减轻学生的解题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本的思路方法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下一篇: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