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17 05:56:44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摘要】针对古诗词鉴赏时不能准确理解诗歌以及不能规范表达的问题,笔者提出若干点针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高考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诗词鉴赏 高考 探究

古诗词自1994年引入高考试卷以来,至今已考查18年了。十余年间,除了1996年考的是元曲外,其余的年份均考查唐宋诗词。高考之所以选择唐宋诗词作为命题的内容,其原因是唐宋诗词体裁齐全、流派众多、名家璀璨、影响深远,代表了我国古代诗词的最高成就,以此作为命题文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一、避免失分的三要素

1.必须读懂作品。诗歌鉴赏,可以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任何一个“点”上命题,但无一例外的是,任何一道题都会是“考查一点,关涉全篇”的。所以,读懂全诗是解答鉴赏题的前提。就如要求鉴赏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准确理解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认识诗人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就不可能把握诗作的内容,不可能参透诗作的主旨,也就不可能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没有读懂诗作,即使在解答其他相关试题时,也会因为缺乏对诗作的整体把握而出毛病。

2.必须掌握一些文学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修辞手法”“艺术风格”这些基本概念各是指的什么,又包含着什么,它们与相关概念之间有些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必须弄明白。笔者认为,此类知识性的问题,只要集中一段时间,花费一些精力,收集一批资料,增加一轮训练,就能较好地解决,考场上,那些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一定会大大减少。

3.必须注意答题规范。考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诗词,但不注意答题规范,不能恰当表述,同样会造成失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明确答题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题目要求怎么答就怎么答,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所作答案要符合简答的一般格式,既要有观点又要有分析,观点要清楚明了,不能含糊其辞,分析要紧扣作品,不能东扯西拉。同时表述一定要规范,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二、古典诗词鉴赏高考复习策略探究

1.明确目标,避免盲目。高考既是对人才的选拔,也是对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检测。因此,它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由前面两部分的分析得知,高考诗词鉴赏试题重在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我们在平时的诗词鉴赏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把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作为范例,结合教材和读本中的诗词内容,对高考诗词鉴赏试题考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然后将这个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诗词鉴赏学习中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避免了他们在这方面学习的盲目性。

2.感知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的特点是含蓄、凝练、音乐感强、有韵味的。鉴赏一首诗歌,我们应学会指导学生品味语言。首先要读,不是一般地读,而是用脑、用心地读,有感情地读,这样就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旋律,就会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思想内容就会从对语言的品味中表现出来。其次,品味诗词语言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语言率真朴素,平白如话。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语言平淡真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对不同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了如指掌,为诗歌鉴赏打好基础,以便考试时得心应手,答题准确。

3.评析炼字。仔细分析设计的问题,揣摩命题意图,弄清题意,找准答题的切入点,看题干限制,弄清问什么,避免先入为主,答非所问,解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问怎样描写的,就要从正面与侧面,虚与实,动与静,时空顺序层次的安排,各种感觉的调动,意象的选择 ,修辞的使用等角度入手;概括某方面特点,只要简单的一两句;赏析则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赏析思想内容,就要大处着眼,整体把握,有观点有根据,不要简单地翻译诗句;谈艺术技巧就应从用了什么技巧,这个技巧如何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入手;谈语言特色则要分析语言风格是含蓄蕴藉还是直白晓畅,是典丽精工还是朴素自然等。

4.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在分析诗歌内容之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并学习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孟子说“知人论世”,了解一个诗人的性格特点、创作经历、风格特征对鉴赏其诗作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是就诗论诗,难免犯片面、盲目的错误。了解诗人生平、了解诗作背景,是我们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必经之路。在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时,一定要联系作者生平,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

5.抓住题目,联想主要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需要考生深入领会把握。

有些古诗词的题目直接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思想,抓住诗歌题目,通过联想分析便可以大致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一例,假设在不知道诗歌内容的情况下只分析诗题,我们至少能获得三方面的信息,一是诗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写春夜的一场雨;二是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欣喜而快乐的;三是诗人喜悦快乐的心情是由这春夜之雨引发的,那么这场雨一定是一场能滋润大地、滋润人心田的喜雨。通过解读诗题,学生便能简单明了地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再加上对作品背景和诗人经历的分析,整首诗的基调其实已经掌握,分析鉴赏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要了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关键在于如何看出诗词的情感来。首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下结论。其次,要关注题目及注释。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等。考题后的注释是鉴赏中必须加以关注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有意识提供给你的必要的暗示。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

三、结束语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同、艺术经验不同、思想水平不同、艺术灵感不同,他们在同一首诗中发现的世界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加大文化底蕴的积累力度,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名句名篇,多熟悉一些典故和古代文化常识。同时,在平时的诗歌阅读中,要注意揣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觉接受诗歌文学的熏陶,积极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章庭洋.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几个意识[J].福建教育学报.2006(11).

[2]曹学志.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指导[J].考试指南.2011(05).

上一篇:精心设计习题 培养学生能力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