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观念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10-28 04:22:28

创新教育观念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探讨

【摘 要】创新教育是现今高职教育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育方式。高职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从而吸引学生与他们做朋友。教师要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果。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动手能力培养,减少理论知识的深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教育;教师;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就是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授课内容,突出创新精神。培养教师的创新理念,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发展良好的现代化的新人,既善于适应变化和创新的新人上。要实现职高中的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弃旧用新,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是指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既把国外的先进东西引进来与自己的创造发明都属于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具有教育改革的破旧立新的功能。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不给学生自己思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死记硬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让学生跟着老师,往往是高分低能。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教育中往往也是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操作,事实上高职教育没有必要讲授过深的理论知识,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所以如何将技术理论转变为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做到“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2.提高师德,以德育人

所谓“名师出高徒”不仅是指教师的学业学术水平,更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所谓“名师出高徒”不仅是指教师的学业学术水平,更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做有为之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平等、信任学生,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关心喜爱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堆学生的情商培养。常人说的好,如果一个人智商与情商都高是个双赢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情商高,智商一般,也是一个双赢的人生、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高,情商很低,那么将是一个糟糕的人生。可见情商培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先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者,热情的加油者,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欣赏到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亮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要做到这样才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上的学习。

3.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果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全面发展。教师除了研究精、透教材以外,必须要博览群书教师专博广才,才能做到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才能做到有魅力、有创新能力。除了有丰富的知识以外,要有教育学的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累计课堂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根据条件的变化应有应变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监控。教学监控能力是贯穿创新教学的整个过程,这表现为课前的备课要周密和完善,可叹的主旨与管理要活而不散,课堂教学有序和丰富有创新,教学语言与人体语言的严谨又幽默。如学生在课堂说话,教师的处理方法有多样。而采用用墨的语言加以提醒,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你会发现,学生会更加尊重和喜欢于老师交流了。作为老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在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工具、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创新教育。但那种只顾在讲堂上讲埋在黑板上写和投影仪上展现各种图片的教师是不会受到更多学生欢迎的,作为老师要在课堂上善于与学生交流。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意识

我们要改变老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激发式的教学方法。有人说:好老师是讲解、优秀老师做示范,而伟大的老师是激发,通过激发,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只有学好基础,才能够有创新意识。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并不是要讲授多少东西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学,就会改变自我,终身受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采用现在的教授手段。比如说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把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给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钻研意识,勇于提出自身观点

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探索式学习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新精神,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职高学生中,在向创新学习转变过程中,最难是不能发现问题,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平常的事情,激发其对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倡导学术面前无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极大在冲击师道尊严的传统,开创教育民主化的新时代,我们不能搞一言堂,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6.精炼理论内容,加强理论相结合实践

课程的设置上,应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加大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如应适当压缩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的课时。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减少理论课程。对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学,课程上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实现实践再回归理论的过程,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 [科]

【参考文献】

[1]单连金.创新育人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卓越管理,2013(5).

[2]黄敬玺.创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上一篇:基于行为引导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刍议 下一篇:浅淡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