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原理教学中的他山之石

时间:2022-10-28 03:59:24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中的他山之石

摘 要:化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抽象概念原理的直观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原型”,生活生产中的“模型”中引导学生迁移、引申,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原理。

关键词:概念原理;模型;认知原型

化学概念原理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化学知识的结构化,提高化学学科能力。在中学,许多概念原理抽象,较难理解。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理解力欠佳,尤其是在新课中一下子难以接受,这导致了化学概念原理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主要难点之一。据我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概念原理教学的方法:引用“他山之石”可以攻“概念原理教学之玉”。即引用与概念原理相似、相近的“认知原型”或生活“模型”进行迁移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并逐步达到对抽象概念原理较为形象、准确的理解。

一、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原型”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概念原理教学

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通常是从生动的化学反应事实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或形成概念原理,再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化学概念原理之前,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体验和以往的学习,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这种在接受化学概念原理之前所形成的概念原理称之为“认知原型”。有的“认知原型”对学习化学概念有帮助,有的有阻碍。教师教学概念原理之前就应先调查分析学生形成了哪些相关的“认知原型”,再根据概念原理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形成新的概念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必修一中“物质的量”是抽象的概念,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先直接陈述概念原理和公式,然后讲例题,再大量的练习”的教学方式,就会使许多学生感觉对“物质的量”捉摸不透,很难懂从而失去兴趣,甚至慢慢放弃学化学。因此,“物质的量”便成了学生学好化学的绊脚石。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恰当地引入学生的“认知原型”作为“他山之石”,定会一举攻克这个难点之“玉”。这里可借助物理中的“累积计量法”的“认识原型”,由此引申到物质的量的计量原理,便是水到渠成。在物理中对不能直接量出相关物理量的细小物体,便先量出许多该物体的“集体量”,再计算出每个物体的相关物理量,即“累积计量法”原理。如,不能直接称一粒大米的质量,可称量一千粒大米的质量,再计算可求出任意数目大米的质量。化学物质是由许多极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它们比大米小得多。我们也可把许多“基本粒子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只要称量一个单位“粒子集体”的质量即可求出每个粒子的质量,进而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联系起来了。这样引导学生思维,然后让学生自主归纳概念,容易加深理解。

二、从生活生产中的“模型”迁移进行概念原理的教学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别要注意运用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模型”进行迁移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模型”提高概念原理教学的效果,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如,在元素周期律的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中,同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可归纳为“越下越大”,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雨越下越大”很容易记住。又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教学中,学生在新课中一下子很难弄清楚电子得失与化合价之间的对应关系。氧化剂得(加)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可归纳为“氧―加―降―还”,谐音“杨家将还”就是小说中杨家将得胜而还,便于记忆。

综上所述,在进行抽象概念原理的教学时,要多运用学生熟悉的某些“认知原型”或“模型”的“他山之石”去攻化学概念原理之“玉”,让学生自主归纳、应用所学概念原理,该教学难点随之轻松破解,从而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陈晓平,陈清明.浅谈化学概念原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03).

(作者单位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如何在聋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下一篇:谈如何关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