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10-28 03:48:06

浅谈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39-01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探究性学习,提出要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了解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主地发现问题,经过调查整理以及解释应用,进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更不容易忘记,印象更深刻,学生也能从中享受到自己探究的乐趣。但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做好探究性的教与学,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开启探究性学习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也就不能举一反三,更谈不上拓展了。教材例题中的探究性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梯形ABCD中,AB//CD,AC=BD,求证:∠C=∠D。对于这道题,如果是先让学生读题,接着动手画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条件,找到需要解答的问题,最后才开始做题,这样学生一般能完成;但若就此结束,则没能充分发挥本题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趁机引导学生归纳证明角相等的知识:两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等等。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这道题我们是否可以看做是要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通过引导,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分析等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联系和特点,通过指引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这样,把陌生的探究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知识、图形,再运用相关知识,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意见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

例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这节课上,我给学生准备了四种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小棒,从四根中任选出三根,首尾相连的围成三角形,四人一组,把围三角形的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在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后亲自动手操作,取任意三根不同颜色的小棍首尾相连进行组合,看是否能组合成三角形,并填写试验记录单。最后学生汇报交流时围绕“黄、白、红”三根小棍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问题上出现了讨论,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时我也没有直接下定论,而是让学生在几番讨论后得出结论:三角形中两个短边的和大于第三个长边。然后,验证上个环节得出的规律让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发挥学生个性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划,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重视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当学生发现新问题时,要开创新情境,鼓励学生去探索,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

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作业。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校园里的国旗杆高度或者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再选择几种典型的解答在全班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熟练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和计算方法。又如学习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利用一种或几种图形,为新房的客厅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这些例子很多,学生都可以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真正做到自主创新,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跟爱一起成长 下一篇:如何挖掘《品德与社会》课的知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