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8 01:29:32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

摘要:在构建一套综合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竞争力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综合分析评比。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城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各自都存在优劣势,章最后给出了湖南省各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综合 城市竞争力

一、引言

21世纪每个城市的重要任务是要客观准确的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提高城市竞争力,达到这一目标显然要进行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研究。陈田(1987)评价了1982年中国232个城市的影响力;李汶华(2000)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评价比较了90年代中期中国18个特大城市的综合实力;王桂新等(2002)以1997年中国22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和评价目标,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出了评价和比较;倪鹏飞(2003)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47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黄志坚(2006)等对中国中部 6 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米国芳(2006)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了我国35个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以上的这些研究都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这些研究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建立的指标体系基本都偏向城市的经济实力,没有全面的综合考虑城市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另外一点是目前大多数研究对象是中心城市,对小型城市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基于以上研究经验,本尝试从建立一套全面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012年湖南省14个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以期对各城市不同方面的优势劣势进行评比分析,从而为湖南省各城市制定正确的竞争与区域合作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二、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建立了一套6大类构成要素(一级指标)、45个具体指标(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三、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本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和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先对各单项竞争力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累计贡献率≥80%的标准确定主成分提取个数,再依据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进行加权,得到6个方面(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最后对六个方面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城市竞争力。本实证分析选取了湖南的14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20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和14个城市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二)城市竞争力分析结果

整理以上的软件运行结果,得到城市竞争力各个方面的得分以及综合排名,见表2:

从排名结果可以看出,综合实力排前3名的是长沙、株洲、衡阳,排最后3位的是益阳、张家界、湘西。如果某城市某竞争力排名高于平均排名,也就是排名处于7之后,则认为其在这方面还有不足,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表2中可以看到除长沙综合实力的各个方面都均衡发展,位列第1之外,其他城市都有不足的方面。具体来说,株洲虽然综合实力排第2,但是在人力资本实力方面排到了第9名,可见株洲以后可以重点提升城市人力资本实力,重视人才战略。排名的第3的衡阳在城市基础设施能力方面排到了全省第8,说明衡阳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注重基础设施条件。郴州综合排名第4,但是城市的科学技术实力排名靠后,应该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岳阳总体排名第5,但政府的调控能力还比较弱,财政支持还有待改进。湘潭也是人力资本实力排名靠后,常德经济外向实力靠后。其他城市综合排名靠后,各单项竞争力相对来说也靠后。邵阳其他方面竞争力都靠后,但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在第3。张家界有着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实力,但其他方面竞争力还有很大不足。此外,娄底、永州、益阳、湘西这四个城市在各单项竞争力方面都比较靠后,在整个湖南省的发展上,要注意协调这四个城市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湖南省14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前7个城市中,除了省会城市长沙,其他6个城市都有一个方面的竞争力存在弱势,因此,株洲和湘潭要注意提高人力资本实力,衡阳市要提高基础设施实力,郴州要提高科学技术实力,岳阳要提高政府作用实力,常德要提高区域经济外实力。

其次,湖南省14个市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排名后5位的城市,娄底、永州、益阳、张家界、湘西在竞争力的6个方面几乎都处于最后,在以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中要适当调整各种资源的配置,注重落后城市的发展,从而提高湖南省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长沙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力都是最强的,部分省市也都有排名靠前的竞争实力,各城市在发展时可以互相学习各城市的发展经验,利用自己的优势互相合作,合理配置资源。综合排名中靠前的4位,政府作用实力也是排在前4位,说明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其他城市在以后的发展中也要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力度,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提高城市竞争力。

参考献:

[1]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42(4):38―318

[2]李汶华.城市综合实力增长的比较[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19(1):39―43

[3]王桂新,沈建法.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9―77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聚类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3(7):34―39

[5]黄志坚. 中国中部6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6―18

[6]米国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53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J].甘肃农业,2006(6):35―36

[7]林海明,杜子芳.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J].统计研究,2013(8):25―31

[8]苏为华.我国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回顾与认识[J].统计研究,2012(8):98―107

(杨琼,1990年生,湖南益阳人,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学。富月,1990年生,辽宁阜新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学。董青,1990年生,山东淄博人,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上一篇:广西研发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现状与发展浅析 下一篇: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