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课改思考

时间:2022-10-28 01:16:19

基础工业课改思考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持续改善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的头脑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不断地进行修改调整,增加新内容、新方法,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基础工业工程》课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其任务不仅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程素质。同时由于它是一门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课程,是现场改善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学时应注重与生产现场实际相结合,介绍相关的基础工业工程的改善案例。教学实践证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具有明显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而且知识点多、内容繁杂、教学难点突出。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以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为途径,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现场改善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突出课程特色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基础工业工程作为教育部制定的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进入专业课程培养的第一门必修课。其特点就是在注重教学内容基础性的同时,又要结合社会实际、面向生产现场。由于课程涉及范围广泛,随着内容的不断充实和深化,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安排课程内容就显的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以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前面几届毕业生工作中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优化提炼,重点讲解学生在工作中运用比较多的内容,比如方法研究部分的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作业测定部分的秒表时间研究、模特排时法等,而对工作中用得不多的管理事务分析、标准资料法等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学院先进的生产系统实验室,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组装电脑主机,逐步记录自己的双手作业过程,结合影像分析、秒表测时等多种手段,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组装过程进行分析改善。通过实验教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改善意识。随着课程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课程组加快了课程建设的进度,建设了包括主教材、实训教材、教学案例、现场改善资料、基础工业工程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包,对于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起到重要作用。课程组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模特排时法》分别荣获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二等奖。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案例教学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相继步入课堂,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一线生产现场,课程组配备了4台松下NV-GS26DV机用于采集生产现场案例,投资2万余元购买了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用于对生产现场收集案例进行后处理分析。同时,利用暑期实习机会,专门组织老师深入生产现场实地调研,获取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案例,制作了《基础工业工程》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改进后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也将变得更为重要,教师不光在传道、授业,而且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切身的感受,学生就能加深教学内容的领悟与理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节课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有学习的热情,对上课的教师是否有“感情”。对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习者就会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为此,在《基础工业工程》授课过程中,对照现场拍摄的工人操作录像,安排学生扮演作业工人和工业工程师,演绎课堂知识点的分析和改善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适的音像资料,生动展示课程内容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料就是最有效的一种。在课程“模特排时法”章节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个学生动手拆装发电机的视频资料,详细诠释了模特排时法的21个基本动作,并让同学们依据视频去表演、去体会,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找到合适的视频资料为课堂所用也是一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4、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增强课程学习的灵活性为了增强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利用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课程组结合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组织人员建成了《基础工业工程》精品课程网站,将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授课录像、习题试卷、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放在网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网站连接工业工程行业的相关资源,方便学生随时上网学习课程内容,了解工业工程最新发展动态。通过网络资源的使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课程学习的辅导力度,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专业,因而不能以一般工程类专业来对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这种实践技能不但要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室教学去培养,更需要深入生产现场去学习和锻炼。同时,《基础工业工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方面中,课程更注重“实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此,课程组结合课程内容,利用暑假集中组织学生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认识实习,现场观察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记录工厂车间布局、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工人作业过程,采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发现现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瓶颈、工作效率、员工劳动强度等),测算出其消耗时间,并利用流程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新的方案。然后,确定新方案的工作量及有关作业时间,计算出正常时间,检查新方案的可行性。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并以“认识实习创新教育讲习会”的形式进行汇报和相互交流。通过举办“认识实习创新教育讲习会”,充分展示学生在生产现场认识实习的成果,强化《基础工业工程》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幻灯片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IE意识,认识现代企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

近几年来课程组非常重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中,改变期末书面考试一次定终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平时训练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工厂实践成绩以一定的百分比计入课程综合成绩,这样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检查与评定。这种考核形式旨在克服传统考试中题目的限时性、定向性、唯一性、单纯性的弊端,重在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减轻了以往期末考试给学生造成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学生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使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从单一的知识层面拓宽到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六、小结

通过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该课程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着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解决了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时间较短,项目案例收集不充分,有些抽象的课堂内容学生难以理解,致使课堂互动不足,缺乏感染力,学生创新意识弱的问题。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改善能力的同步提高,初步研究了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如何走向企业、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企业的问题。目前,从我校已毕业学生在现场工作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内容掌握比较扎实,能够把所学理论应用到生产现场的实践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校企教产工学融合教学分析 下一篇:电工技术实践课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