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英语语法测试中语用元素考量

时间:2022-10-28 12:25:47

江苏高考英语语法测试中语用元素考量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及高中教育外语教学重心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测试研究的语用学测试研究被提上日程。现行的语法教学和测试学最新观点指出,语法测试不但要触及语法性,同时要保证语法的可接受性。由于国内语用测试研究总体上比较少,本文从语用学视角出发,考量了目前江苏高考英语测试中语法测试基本题型中语用性整合的可能性,以期为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英语测试的语用学转向提供可行性建议,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提供反拨作用。

关键词: 高考英语 语法测试 语用元素

一、 引言

英语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英语学科在高考测量中的地位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专家和学者展开了多向度的深入研究[1]。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考英语测试需要进一步深化现有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提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所要求的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对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的测试比较符合国际语言测试学界的研究方向[2]。

高考英语测试一向提出以语言使用能力为测试重点,而回顾已有的高考测试研究,从语用学视角出发的探究综合语言技能的测试学探究可谓稀少。再者,高考英语试题中对听说读写各项英语技能的测试,以语法测试为主要内容的单项选择题的设置,虽然从题型来看不是对英语某项技能的测试,但它在各省市高考试题中长久存在,证明了它对英语能力测试存在的必要性,因此这部分不同于听力、阅读和写作试题明显考查听读和写的语言能力,作为非显性技能测试题,它的语用元素必然是多元的,值得本研究从语用学的视角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 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中的语用元素

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测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符合高考的“选拔性”特点,为高等学校根据综合衡定学生素质择优录取提供依据[3]。这些测试指标的实现均以语用能力的发挥为依据,具体分割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如听力测试要求考生结合具体听力语境,“能够理解说话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其中后两者分别所属的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都体现了听力测试的语用属性和语用研究关注的两个重要维度。在阅读理解测试中,如完形填空的示例答题分析中提出根据语篇上下文提示选择适合语意和语境的词,可见考生的语境把握能力至关重要。2015年的江苏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强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把考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替换成“能否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说明2015年的英语命题更加重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以上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表示,高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中已经融入语用元素――语境和语境中的语用测试,而且针对各项技能的测试要求,在具体高考英语试题中大多都有体现。作为“多余的”单选题,它的语用元素的融入值得思考。

值得再提的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范围、内容及具体要求制定的。根据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法与功能并列属于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参加高考需达到八级,语言知识方面目标需包括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的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达到信息沟通的目的。根据程晓堂2005年关于考纲解读讲座表示,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用为目的,不能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要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由此,高考命题思想充分响应课标的要求,对目前的语言教学发挥反拨作用。

三、语法结构测试和语用元素介入

根据目前的考题命制习惯,江苏高考单选题大多以语法测试为主,从语言结构方面考察词间的关系并受到语言规则支配。传统的语法测试观强调对语法性(合乎语法规则)的尊重,以保证考点清晰可辨,因此有助于测试效度的优化[4]。语用学本身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要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5]。语用学以语法和语义为前提,由于真实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所说的语句本身的意义,有时根据说话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的语句结构与表达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此时,听话人就要懂得说话人的言下之意。目前流行的语法教学与测试的最新观点,语法教学和测试需要考虑到具体语法结构相应的交际功能或价值[6],不但要触及语法性(grammaticality),同时要保证语法的可接受性和适当性(acceptability)。可接受性和适当性并不是指句子的语法结构,而是指在一定的语言与社会语境下,话语的产出与理解行为[4]。可接受性是一个具有经验色彩的概念,主要考虑语言形式、语言序列位置和社会语境关系的本质。简言之,话语易于理解且适合于语境(语言本土使用者可以理解)即为可接受的。而适当性则是一个理论构想,它是对如何判断语言可接受性的分析和评价方法,需要考虑到语言实现形式和在语言语境,社会语境中产生的话语行为之间的关系,如话语是不可接受的,可能有语义上的原因,句法上的原因,语篇、语用上的原因[2]。

以2015年江苏英语高考单选题(见表1),共15道题为例。高中日常教学经验对试题通常进行单一的结构化分析,如表1中“考查内容”一栏。从传统的结构测试观看,上述测试路线对单词或词组意义及用法考查占大多数,有9道题(23、25、27、29、30、31、32、33、35)。但是从语用视角来看,这种解读对于可接受性和适当性的考虑并不充分,因为它们并没有将语法考查纳入到一定的语言和社会语境下,忽略了交际行为同语言形式之间的嵌入性适切关系(appropriateness)[4]。随着语法的语用内涵被不断发掘,语法测试势必将准确性与适切性并重,因为准确性与适切性并非一直处于彼此相互悖逆的困境当中。

表1 2015年江苏英语高考单选题考点解析

(注:+表示有明显关系,-表示没有明显关系。)

表1中15道试题的可接受性判断以选项的选择是否根据语境为依据,语法性考查有5道(33.3%),可接受性考查有13道(86.7%),其中同时考查语法性和可接受性的只有3道(20%),没有都没考查到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可接受性考察中根据语境来做选择的有第23、25、26、30、33、34、35题,共7道(53.8%),但大部分都与语意有关,如:The whole team ?摇C?摇 Cristiano Ronaldo,and he seldom lets them down.(A.wait on B.focus on C.count on D.call on)

单选题间相互独立,各自形成一个语篇创造出具体语境。语法的语用属性是语言使用者基于一定的社会规约对于自己语法使用行为的一种调整,相应地,语法的语用测试是为了交际目的达成而做出的对语法结构深度评估的过程。如第30题:The real reason why prices A,and still are,too high is complex,and no short discussion can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is problem.(A.were B.will be C.have been D.had been)此例中过去时态的语言形式表现出过去的意义。此外,语用考查还应涉及测试对象对于社会权势、精神状态、当前语境的心理认知与监控等因素,这正是将说话人的身份因素引入其中的主要理论支撑。可以说,语法测试对于社会认知因素的考虑体现了语用视角关照下的测试理念对于社会和认知的多元调整,同时触发了社会认知心理上的“螺旋效应”――体现为社会心理语用因素的渗透对于语法测试的整体影响[4]。由此从这点看来,2015年英语高考单选中语用元素考查层次仍没有足够深入,需要命题人和教学工作者进行再思考。

四、对英语教学和测试评价的启示

江苏省英语高考单选试题中已有的语用元素考查的分析和思考,对高中日常语法教学有三个启示。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在熟记高考大纲要求3500个词汇的基础上,关注一词多义,熟词新意及不同语境下同义异形词汇差异;不死抠语法题,淡化单纯语法考点题的教学;强化阅读,在特别关注对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同时,利用阅读材料复习词汇、语法,扩大词汇量。

对语法测量和评价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的测试方式。第一,保证试题命制呈现的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s)特征,即以对话形式出现,这是表现出可接受性与适当性的基本条件。第二,把语法点同语境的关系具体化为说话人身份的考查。类似的语用性可以尝试介入适用于虚拟语气(可以实施多种言语行为)、代词(语用移情empathy与离情de-empathy)、否定(否定加否定并不等于肯定)等常见语法结构的测试等[7]。除此以外,像单选题这类的客观题分值比率在英语测试中始终居高不下,自然有其优势,如考查点多、面广、评卷操作容易、客观公正且信度高等。但其消极的一面是十分明显,由于单选题仅仅考查的是理解判断技能,不需要考生答题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或技能,长期使用这种题型,十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8]。参照布卢姆对于学习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所提出的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的学习层次都是客观试题无法实现或无法充分实现的。因此,在英语测试中适当减少客观题比率,增加主观试题比重,使主客观试题比例更加合理。如阅读理解中增加任务型问题(Task-based Questions)或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式的试题,使得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距离相对减小。在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英语高考命题中,不断涌现的新题型,诸如“信息匹配”、“读写结合测试”、“对话填空”等均是以任务型问题为基础的试题,考查学生特定语境中灵活应用的综合应变能力,值得在平时的英语评价测试中考虑借鉴。

五、结语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关注高考英语测试模式的改革,但深入系统探究当前高考英语测试体制中如何融合相关语用元素的基础研究仍然比较少见。本文基于江苏高中英语考试大纲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仅以尝试把语用视角引入高中英语单选测试为例,希望更多学者能透过语用视角为高考英语测试效度的优化提供些许参考。测试效度优化实际上就是多因素影响下取得跨越式拓展的过程,因此在解释具体优化的过程中引入语用视角,可以为具体测试的整体优化提供定点参考。此外,本文期待充分调动高考英语语用性测试的反拨作用,加大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语用教学投入力度,使得日常教学改革早日满足新课标及《纲要》提出的塑造具备恰当开展人际交流能力的社会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Brown,J. D. Pragmatics tests: different purposes,different tests[A].In K. R. Rose & G. Kasper(eds.).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陶百强,陈效.我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说明)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与考试,2008(4):29-34.

[4]Fetzer, A. Recontextualizing Context: Grammaticality Meets Appropriateness[M].Amsterdam/Philadelphia:Benjamins,2004.

[5]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Arnold,2000.

[6]Larsen-Freeman,D.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M].Beijing: FLTRP,2005.

[7]毛延生.高考英语测试之语用考量――语用测试可行性探索(一)[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8):50-54.

[8]徐晶.深化英语测试改革 推进英语课改进程[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6-17.

上一篇: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视阈下的苏州民间文化资...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现刊文献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