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拓展小学生的思维

时间:2022-10-28 12:23:47

也谈如何拓展小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联系。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修订版大纲将大纲教学目的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能力修改为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等。小学数学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一、重视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环节进行正确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思维和抽象思维交叉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出了一道题,看谁的方法最新、最快、最好。8+8+8+9+9+9,学生的普遍算法是把6个加数直接想加,但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学生如此解答:8+8+8+9+9+9=3×8+9×3=51 (2)(8+9)+(8+9)+(8+9)=17×3=51,显然,这两种解法都有创造性思维成分,通过让他们说思路,讲解法,使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大胆联想和善于想象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想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例如:在图形认识这一单元中有一道用七巧板进行拼图的实践题,要求学生依照课时小说的图案进行拼摆,大部分学生受课本图案定势的影响,在拼摆小兔的脚时只嚷着用七巧板拼不出来,因为它缺少一个小正方体形。这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把小兔脚的那部分图形分别独立出来,并将中间的一根竖线隐去,在用剩下的两个三角形拼此图形,这样激起学生穿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再次拼摆,从而找到拼图的捷径。

三、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数学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隘性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掌握解题的捷径,命名思维的广阔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的思维佳境。

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对检验创造性思维正确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发明家都从小自己制作各种模型,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风筝。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实验,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各种学具,对特别爱好者要重点培养。大凡其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领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五、应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许多数学知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确知识的根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容上,由于学生对空间思维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活动的基础上,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认知,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

六、设计拓展性的作业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作诱发物,以教师为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所以,在设计拓展性作业的时候,要以多变的形式,新颖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综合的问题,多样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答案,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要重点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培养和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课内外的结合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之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