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比喻艺术

时间:2022-10-28 12:01:36

化学教学中的比喻艺术

【内容摘要】中学化学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比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比喻 化学教学 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学化学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其中有些知识在中学阶段无法用实验加以验证,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比喻是文学修辞中的一种形象修辞法,它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描绘、说明另外一个事物。实践证明,比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一个恰当的比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生活中常见或易于理解的现象进行恰当的比喻,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在物质结构教学方面的应用

化学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分子、原子等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再加上初中化学又是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很难理解。运用适当的比喻,可以使微观世界变得更加形象易理解。比如,在讲到分子、原子概念时,可以将原子比喻成不可分割的实心球,多个实心球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变成不同的分子;在讲到从微观上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还可将分子比喻成一架机器,机器上的各种零件就是原子,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是不变的,即可比喻成整架机器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要拆开,即机器要拆散成零件,零件再按照不同方式重新组合成新机器;在讲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关系时,也可将原子比喻成积木,分子就是用积木搭出来的各种作品;通过这些形象比喻,学生就能顺利的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了。在讲到不同状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及运动状态时,可将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比作分子,上课时同学们的状态就对应着固体时分子的状态,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适当动动,但活动的范围较有限,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近,对应着物质固态时分子运动范围有限,分子间距离较小;下课时同学们的状态就对应着液体时分子的状态,同学们可以在校园内适当动动,但活动的范围较上课时大,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比上课时变大,对应着物质液态时分子运动范围比固态时大,分子间距离较固体时大;放学时同学们的状态就对应着气体时分子的状态,同学们各自回家,活动的范围变得更大,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变得更大,对应着物质气态时分子运动范围和分子间距离在物质三态中都是最大的;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微观区别了。再如讲到原子大小时,由于没有参照系,学生很难想象原子的大小,这时可将原子之于乒乓球相当于乒乓球之于地球;在讲到原子核大小时,可将原子比作大体育场,原子核就只有体育场中间的一只小蚂蚁那么大小;通过这样形象比喻,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原子及原子核的相对大小了。

二、在抽象概念教学方面的应用

有些化学基本概念很抽象,特别难以理解。

初中化学学习中较抽象的概念有元素、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等。如在学习元素概念时,学生对元素与原子的概念较为混淆,这时可将元素比喻为人类,我们每个人就是原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份子,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原子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了。如在学习有关溶液饱的知识时,可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比喻成人吃饭饱与不饱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溶解度大小比作人的饭量大小,饭量大小跟身体状况有关。这样学生就豁然开朗:溶剂溶解物质达到最大程度即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是物质在一定条件的溶解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跟温度有关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把新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所联系起来,从而方便他们运用。再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时,可将分子比喻成由多个实心球构成的,分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这些实心球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会变化,从而很容易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等。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时候,学生很茫然。此时就可以运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假如一捆纸为500张,我们可以以“捆”作单位来衡量纸的量,同12克碳原子有6.02 ×1023个,作为一堆,称为1摩尔,我们就可以以“摩尔”作为单位来衡量微观粒子的量。再如在解释物质体积影响因素时,我们可以将分子比喻为各种球,如篮球、足球等,不同数量的篮球堆积起来的体积时不同的,相同数量的篮球和足球堆积起来的体积也是不一样大的,当相同数量的篮球以不同间距排列时的体积也是不同的,这样就很形象解释了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为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距三因素。这样将抽象的、虚幻的、需要全凭学生去想象的微观粒子比作宏观的、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触摸的具体的事物,既方便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也更容易,而且印象深刻。

三、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有些化学反应原理是很难理解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帮助我们对这些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如学生对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理解的很肤浅,很不理解为什么在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的情况下还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这时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比作我们放学回家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步行、骑车、搭公交或者开车等,这些交通工具就像不同的催化剂,不同的交通工具还可以按不同路线行驶,这样回家的快慢就不一样,一般采用同种交通工具按最近的路线会在最短时间回到家,这就很容易理解催化剂是怎样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了。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点学生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将原电池比喻为公交车,若只有一扇门,上下都从同一扇门,肯定慢,若有两扇门,一上一下肯定快得多。为了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我们可将正、逆反应比作拔河比赛中的两队,当两队使力大小相同时达到了平衡,但两队都还在用力,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在理解“加聚反应”时,可以将单体比作人,反应后单体之间手拉手连接形成长链分子。通过这些比喻可以使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变得很容易理解。

比喻是化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需要,我们只有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注意积累,好的比方才能信手拈来,课堂气氛才会更活跃,教学质量才会更好,学生才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168 中学)

上一篇:浅谈词块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村上春树的小说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