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时间:2022-10-28 11:02:14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和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来试图理出一些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策略,从而为缓解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压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危害;原因;对策

最近我国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国家在通过出台一些救市政策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经济结构亟需改善,通货膨胀预期陡增,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系列问题中,通货膨胀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会由于通货膨胀的程度、程序时间、成因以及表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会由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而有所不同。

这里简单梳理一下2010年我国高通胀预期的原因。

(一)货币投放量扩大

在经济市场中,货币投放量增大主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货币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若货币供给速度大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真实利率),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一个较强的拉动作用。2009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助推M1、M2达到了十年的高点,截至2010年2月,我国M2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我国仍处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阶段,4万亿元投资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刚性,那么货币投放量很难强制压缩,于是由于宽松信贷而产生的流通性过剩的通胀压力持续显现[1]。

(二)资产泡沫的不良预期

当货币超量发行涌入经济市场的时候,实际增长率为市场可以健康消化的部分,其余则成为过剩的流通性压力。2009年由于宽松信贷政策,货币供给量增长27.7%,而实际经济增长为8.7%,房地产与股市等资产市场吸收2.7万亿元,相当于货币供给量的6%。而房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对货币的"吸纳"建立在其本身非理性繁荣而产生的资产泡沫化基础上,我国股票市场2009年达到88.58%的涨幅,居全球前列;而房产市场随着房价的飙升而成为投机型投资的热土。

(三)输入性通胀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纷纷上涨,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很可能影响到我国国内消费品价格。这体现出我国2010年通胀的预期表现出多种通胀模式混合的特征。

二、通货膨胀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有两种形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具体地说,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

目前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

(一)使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人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特别是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额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利益。但低收入者的工资收入增长总是落在通货膨胀之后,涨幅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1]。

(二)给投资和消费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

商品的价格本身应该是市场来调节的,生产者可以根据价格来调整自己产品的生产规模。但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不能反映市场的真正去求,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商品价格混乱状况将造成更加混乱的后果。如果不能有效的迅速制止这一轮通货膨胀,那么中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调整长期积累的过度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2]。

(三)资产泡沫的不良预期增加物价上涨,提高通货膨胀预期

资产泡沫的不良预期会造成两个效应,第一,硬资产涨价拉动消费品物价上升,使得消费者消费增加,进而促进物价上涨;第二,资产泡沫化预期形成后,大量资金涌出压力增大,提高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2010年的高通胀预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政府相当重视新一年的通胀走向,明确指出试图控制新一年CPI指数上涨率为3%,做出温和通胀的预期。

第一,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3]。

第二,稳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通货膨胀预期。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卖方的观望,跟1988年和1989年时发生的严重滞销类似,卖方对通胀有预期,对政策调整有预期,所以囤房不卖,买方也在观望政策,形成了滞销。当然,房地产还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包括前几年投资增长太快,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通胀预期,只能慢慢地进行调整。

第三,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粮价是百价之首,我国的物价问题,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目前,不仅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在明显增加,全球粮食供需缺口也在日益扩大。因此必须动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对于生产成本中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加大补贴投资力度进行调控,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的互动机制[4]。

第四,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从结构型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我国虽然现阶段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但食品价格上涨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随着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步消失,一般消费品的价格必然因生产成本上升而上涨,而这又会带来物价的全面上涨。所以,现阶段存在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能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宝良.时势解码[N].经济观察报,2010-3-29,(1).

[2]胡少江.通货膨胀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代观察,2007,(12).

[3]刘崇献.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原因[J].价格与市场,2008

[4]周新普.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8,(3)

上一篇:浅析医院审计风险要素以及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下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