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次采油技术的关键点

时间:2022-10-28 10:50:48

浅析二次采油技术的关键点

【摘要】目前,国内油田总体上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尤其是油田开发的中后期,低渗透油田一般天然能量不足,开采强度增大,开采难度增加,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国内各大油田都在不断发展、研究适合本区域的二次采油技术,以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的局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二次采油 注水开发 工艺技术

日前,我国的各大油田已步入开采后期,含水率大都在90%以上。由于低渗透油田自然能量匮乏,需通过注水来提升生产能力。随着开采时间推移和开采强度增大,各注水区出现了“双高现象”,各种技术难题相继出现,欲通过遏制含水量上升的手段来保证产量愈发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田的经济效益。但尚有三成左右的原油仍亟待开采,探究有效的开发手段并尽力提高采收率,将是未来一个阶段内有关二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热点。

1 目前的油田开发现状

(1)油田开发中后期普遍出现较为严重的注水矛盾,油层出砂量增大、水驱动能量分布不均匀、水井压力高难于注水、某些油井杂质含量上升导致开采困难、分注层次低。

(2)储层的物质分布一般零散而不均匀,并受到长时间注水开发影响,高渗透层段水淹程度严重,油层在纵向区域吸水率分布不均。研究油田开发后期的高效注水技术迫在眉睫。

(3)针对部分高含水油井,应努力研究机械堵水技术,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是机械堵水受到钻井条件、出水量、储层分布等各因素影响,应用面较窄。

(4)油田常采用多次大面积调剖调驱手段改善开发效果,但轮次越多,成效越不显著。如今应探索高含水后期的油田采收率问题。

(5)储层通气性差,注水水质难于保证,一部分水井的注水压力越来越高,导致注水量减少,满足不了地质配注要求。

2 二次采油关键技术探讨

2.1 开发油田剩油预测技术,加强油田监测

各油田应努力完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依据油田开发阶段开发合理的检测系统,优化监测手段,淘汰落后技术,保证检测费用合理利用。在以后一个阶段内,需逐步增加井间跟踪、井间地震预测,并增加试井数量,研究电磁波技术、电桥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近年来,硼中子、水淹层测量技术能够对剩余油量作出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这可以为采油技术人员提供较为详细的参考数据。

再者,要结合当今的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加强油田数值模拟。已经具备三维模型的油田,尽可能按照客观要求进行精细化仿真处理。工程师要综合岩体分析数据、沉积相图、钻井记录等,完善地质模型;利用监测资料和即时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向定量三维模型精细化预测靠拢。目前,市面上的流体仿真软件较多,但通用性一般,需研究出符合我国油藏实情的数值模拟集成技术,提升效率,缩短工期,为油田开发提供合理依据。各油田应成立专门技术小组开展有计划的油藏数值描述工作。针对不同地质构造、流体特性、储层条件进行典型技术分析,并总结规律,得出经验曲线或经验公式,进而确定主要技术路线。同时要引进合适的数值模拟软件,储备仿真类人才,满足生产开发需求。

2.2 加强工艺技术研发,以技术革新带动生产效率

2.2.1 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

这种技术应用于注水井可降低水井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控制裂缝发展走向,尤其在深井、高温井中应用较多,可以为酸化压裂、水力压裂提供良好的地质环境。该技术包含多组脉冲,延长压裂作用时间,使得地层裂缝不受或少受地层内应力约束,配以能量密度较高的复合药剂,可以对地层产生良好的热化学作用,加强地层导流能力。对于薄层和大跨距层段,应用多层多脉冲技术能够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注成效。

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实践证明该项技术的成功率不低于95%,具有良好的技术性价比。

2.2.2 压裂工艺

低渗透油田出油困难。近年,压裂技术在开采低渗透油田时发挥了关键作用。压裂工艺可反复多次使用,且效果递减趋势较平缓。某些层段酸化效果不明显,采用小型压裂试验,结合气刀解堵技术,引发药剂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在岩石内部产生较高的内应力,很好解决了堵井、欠注难注问题,保证地质配注方案如期实施。2010年在某区进行了压裂技术试验,试井五口,四口见效,注水压力降低了近三十个大气压。2.2.3 探求良好的堵水工艺

部分高含水井具有隔层,目前一次管柱、丢手堵水管柱、大通经堵水管柱、波纹管技术、机械密封、采油堵水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辅以先进的配套工具,即便对于高含水井层,也能实现机械封堵,提高低含水区段出液量,控制高含水段产液量,起到降水增油效果。下表1是对某油田堵水效果的一个统计。

2.2.4 化学深度调剖技术

为更好控制调水剖面,提升调剖效果,化学调剖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能够扩大深部流体调剖控制区域,减少无效水流循环,提高油层流动程度,保持产量基本稳定,减缓含水量上升速度,提高油田采收率。传统的注水工艺,水流会沿裂缝发展,使得油井纵向含水量分布不均匀;小剂量化学调剖难于实现大范围风度,无法对后续注水产生有效屏障,有效期很短。

目前,有研究者提出区块整体调驱方案,有效控制高渗透区段,扩大波及体积,加大水压,增加了油井产量,改善了原先吸水不均匀现象,取得了更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2.2.5 调整注水动力,改善注水质量

在井网体系变动不大的前提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动力学调控,进行如周期注水、脉冲注水一类的方案。应着力开发出一套闭环控制系统,及时将注水数据反馈回控制中心,掌握流场压力分布情况,改善水区波及状况。

注入水多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一旦掺入污水,便会与产层水发生干涉,严重影响低渗透储层。对于像大庆油田这样的重点油田要开展配伍研究,通过研究水质降低对储层的影响。

3 结语

国内大多数油田属于非均质和多油层类型,随着开采年限延伸,含水量年年递增,开采难度很大。研究新型二次采油技术、强化注水工艺体系、加强油田内部环境的监测是保证大油田产量、控制含水量飙升的有效途径。行业同仁应齐心协力,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油田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英俊,万仁簿.采油技术手册[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543-722

[2] 宋考平,等.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合理地层压力及流压界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 2):98~100

[3] 赵福麟,张贵才,周洪涛,李宜坤.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进展[J].《石油学报》2001(05)

上一篇:稠油油井生产技术研究 下一篇:低压气井修井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