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数字出版及其编辑角色

时间:2022-10-28 10:46:44

浅谈教育数字出版及其编辑角色

[摘要]文章通过对笔者现有教育数字出版实践的总结,结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数字出版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未来教育数字出版的模式和流程构想,分析了编辑角色的转型、职责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化教学的发展。用户在各种数字终端前养成的新的阅读使用习惯,对教育出版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及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出版企业在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多方因素的推动下,充分发挥编辑的积极作用,尝试教育数字化出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出版的有效融合,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有效传播教育内容,寻求教育出版自身的创新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一、教育数字出版的探索

1. 出版实践

笔者参与研发的明博“优课”数字化教学系统是以数字化教学应用为核心,与教育内容提供商密切合作,探索从内容加工到数字产品发行,到终端应用,再通过信息反馈影响内容加工的一种传播循环模式。目前“优课”已完成1.0、2.0、2.1及3.0多个版本产品的开发与升级,在对正版纸质教材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和知识化。

在内容加工环节,首先由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提供纸质教材作为加工的核心与基础资源;由编辑进行加工整理,维护知识点,实现到章到页的关联。同时,“优课”电子书还基于原版原式的纸质教材,通过热区等方式针对教学个性需求增加多媒体素材。

在终端应用上,我们采取账号模式将用户信息与数字内容、教学应用相绑定,实现了全国18个省1万所学校40多万师生的应用实践。针对这些应用体验,我们会根据不同用户的特性,安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调研(或问卷抽样、或用户座谈、或专题走访、或情况普查),获取反馈信息,为后续教育数字出版提供借鉴。

通过实践我们看到,用户对集合了正版教材和配套资源的一体化应用服务整体上表示认可,认为这种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几个资源方面的问题。

(1)网络数字资源零散,缺乏和教材的有效衔接。对教师的影响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资源分散,教师搜集整合成本高;二是资源多且杂乱,教师经常面临不好选的困境。“优课”尝试通过关联点将资源与原版原式的教材章节和页面关联衔接,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2)网络上现有内容的表现形式以文本为主,多媒体化程度不高、交互内容更是缺乏。多数资源是纸质教材教辅内容“搬家”,是简单的文档模式,很少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表现。“优课”通过与出版社合作,引入配套图像、音频等素材,与专业的资源制作商合作,引入了视频、动画等素材,同时积极开展互动资源的工具研发探索。

(3)现有数字资源和教学结合不紧密。数字环境下的课程设置、资源呈现方式、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学管理等理论及实践方面研究不够,还未形成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与传统的“教”与“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优课”通过将应用与资源整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跟踪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辅助教师教学。

同时我们注意到,一方面,我们对现有资源问题解决得并不彻底:比如我们主要通过手工等方式进行内容的关联、内容的更新,这影响了效率,在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中是不可行的。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师生对数字内容的要求也在持续增加。比如数字内容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支持,必然要求从教材等核心内容到各类素材扩展内容,其设计到实现都需要与课程改革思想同步;同时应配合教学系统,对教学方式和过程进行系统性地支持和引导。

“优课”在资源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编辑实现资源的科学性、准确性。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编辑以教学设计为核心,在数字化的环境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教学对象、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资源本体进行分析,开发和整合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编辑的工作主要依托“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平台,根据各学科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用户需求,针对用户及其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组织和设计,以促进用户的有效学习。其具体工作是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选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教学产品的可用性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例如,在多媒体化方面,由编辑基于对原版原式教材的理解,设计多种教学策略,使用热区等可见或不可见方式,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增加多媒体素材;在知识化方面,引入领域专家创建知识体系,由编辑进行整理和维护,并测试可用性。同时,编辑还维护教材章节页面、知识体系以及数字化素材内容之间的关联。

总体而言,在相关实践中,编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定位策划

在教育数字出版中,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带来的效果将大相径庭。如何迅速准确理解用户的区别性需求,采集到所需要的内容并能够进行呈现个性形式的定位策划,是对编辑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优课”的数字资源从以文字内容为主,发展到音视频、动画,甚至微视频等多种资源并重,就是持续定位策划的结果。

(2)内容编排

教育内容对权威性有独特的要求。有了原始内容,怎样加工筛选编排,并进行简单的权威性判断,是编辑的初级技能。具体涉及文字信息的编排,各种资源文件的命名,资源格式及质量处理,交互设计的布局等。

(3)知识提炼

在融合知识智能化处理的教育数字出版中,要求编辑有对内容知识的基本提炼能力,能准确判断内容与知识的关联是否正确。具体指编辑根据自身的专业学科背景,能快速地对各种资源进行知识点提炼,包括文字提炼、图像内涵的提炼、音视频及动画等的知识提炼,提炼的知识点应准确、全面。

(4)推荐

不同地区、不同个性的教师对资源的选用是有区别的。教育数字出版需要针对用户的使用偏好,或群体的使用偏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资源,让用户感觉易用、好用。这要求编辑除了准确判断用户偏好外,还应该包容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内容资源。同时,好的推荐还应该同优秀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相结合,这一点,“优课”还需要持续努力。

(5)反馈

与传统出版不同,教育数字出版能通过技术手段快速收集用户使用资源的反馈。编辑应当及时跟踪用户反馈,将反馈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处理。对于文字错误等应及时更新,对于用户反馈的好的建议,可定期与作者或内容提供者进行沟通,以利于教育内容的持续优化。

二、未来教育数字出版的构想

技术发展在改变教育出版产业的几乎任何一个方面,包括改变呈现方式、缩短流程等。未来教育数字出版没有现成的路线图,探索教育数字出版的基石还应该是用户。我们要理解他们——教师、学生、家长及各级教育管理者等相关用户在关注什么,从而构架教育数字出版的未来。

1. 用户关注的问题

通过前期实践,我们总结出用户关注的主要问题。

(1)权威性。准确和权威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数字出版内容必须具有准确性、权威性,才会被用户采纳;特别是教材等核心出版内容,其信息必须要让用户信服。

(2)简单易用。相对于传统的纸加笔的教育模式,信息化带来的复杂操作成了阻碍用户的第一道门槛。特别是教师们,其专长在于对知识的讲授,对于数字应用,他们普遍希望越简单越好。

(3)富媒体互动化。富媒体互动化是指用图、文、声、像组合出各种丰富的表达方式,取代以前单纯用文字表达的描述方式。富媒体互动化是用户喜爱的最直观的数字出版呈现方式,也将是用户最常用到的内容形态。

(4)智能化。即使使用数字化的方式,屏幕上承载的信息也极为有限;此外,同时呈现太多的信息也会分散用户注意力,影响使用。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根据用户偏好,智能地显示相关信息,是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和易用性的关键。

(5)面向教育过程。和大众阅读产品相比,教育数字出版产品在“阅读”或“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数字出版产品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全环节内容的有机结合,包括教育全流程的多个环节,因此,那些脱离了实际教学过程的产品,将是一堆素材的堆砌,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些“展品”而已。

(6)可定制。教无定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板书等方式来展示各具特色的授课内容。在教育数字出版中,提供可定制修改的内容,保存为教师自己的副本,是教师的基本需要。

(7)自适应。每个学生的学情都是不同的。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供自适应的内容和题目,突出重点,是提高学习效率,也是为学生减负的关键。

(8)不断更新。信息的传输效率提升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显著特征。教育数字出版能够让用户眼中错误、陈旧的信息更快地被消除,同时引入最新信息,帮助师生更好地教与学。

2. 教育数字出版架构

教育数字出版的产物不应再是单一的出版物,而是简单易用、富媒体互动化、智能化、面向教育过程、可定制、自适应、不断更新的,伴随了一系列协作创作和阅读使用支持功能的权威内容服务。图1呈现了教育数字出版未来构想的总体架构。

总体架构中包含课标(即国家课程标准)、知识图谱、多媒体互动内容、拓展内容接口、应用功能及参与者。以课标为基础和核心;将课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利用领域专家和知识挖掘技术形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将知识的教学素材多媒体化和互动化,形成供师生教学使用的核心资源;在核心资源之上,提供更加丰富和具有扩张性的各类拓展内容接口;在拓展内容之上,是各类应用功能,其中包含最基本的创作、出版和阅读使用。参与者至少包含:内容提供商(如传统教育出版商、新型内容提供商、自由团体)、应用功能开发商(技术厂商或个人)以及用户(以师生为主)。

(1)知识图谱

将课标中涉及的知识体系,结合信息技术对大量资源的数据挖掘,构建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的构建便于建立知识与多媒体素材、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可以通过知识点进行关联。知识图谱对所有知识点按照知识认知的顺序进行前后关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备授课、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也有利于系统进行个性化的自适应调整,智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图谱的构建,需要用到至少两方面的力量。

一是内容提供方。需要借用领域专家的知识,构建一个基础的知识图谱训练集;同时,在后续应用过程中,需要编辑持续对系统自动优化的知识图谱进行维护和更正。

二是技术提供方。需要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根据教育各学科特性,建立适应不同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图谱算法。

(2)多媒体互动内容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书本表现形式,数字内容能够根据需要,提供更丰富形象的展示方式,主要体现为多媒体互动内容。多媒体互动内容可具体分为多媒体内容和互动内容两大类。

多媒体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以及3D模拟教材等。

互动内容包括:互动练习题,利用各种有趣的交互方式进行答题,系统可以对用户作答情况进行自动批改和实时反馈;仿真实验,提供支持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仿真实验,并且支持工具器件拆解组建连接、实验药品添加、实验环境创建、动态监测实验数据等功能;语音评测/分析,支持用户的听说评测,可根据用户发音,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对比标准发音,给出优化建议,从而达到提高听说水平的目的。

要建设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互动内容,需要依托专业出版机构的权威力量,由编辑依据教学需要进行策划设计,结合教学应用场景有针对性地开发。

(3)拓展内容接口

拓展内容接口应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资源动态更新接口。对于有时效性的教学资源或素材,在纸质教学环境下,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更新周期。通过动态更新接口,最新的素材或实事动态可以及时到达用户手中。

拓展性资料检索接口。在纸质教学环境下,纸张承载的内容十分有限,通过拓展性资料检索接口,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各类知识的拓展性资料。

学习效果统计接口。在纸质教学环境下,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需要靠大量的人工统计来实现,从而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通过学习效果统计接口,智能化的分析结果将直接汇总到教师手中,并应用到学生的自适应学习中去。

扩展内容接口应由技术提供商提供基本的数据传输接口,传统出版机构或新型内容提供商提供相对应的扩展内容。

(4)应用功能

应用功能是为内容提供商和用户提供使用数字出版内容的功能支撑,它至少包括创作、出版、阅读等基本功能,第三方技术厂商也可以基于其上扩展出其他的功能应用。

3. 角色分工

单个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和具备的能力无法满足未来教育数字出版的需要,只有整合和优化整个教育数字出版产业链,保证从上游的内容提供商到下游的终端设备各个环节紧密协作,才能将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资源集中起来,完成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培育新型教育数字出版模式的目标。

提供经过精心策划编辑的专业内容和相关学科管理资源,是教育出版机构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不断涌现出来的技术服务商和网络运营商,则丰富了教育产品的媒体形态和销售渠道,为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发挥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技术提供商、渠道商和内容提供商的不同优势,采取角色分工、共同开发、合作共享、融合发展、有效运营的新方式,将会使现代教育数字出版资源的产业链分工更加明确,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教育服务更加有效。

在未来教育数字出版模式中,编辑将是数字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数字出版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系统向用户,并且通过系统从用户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实时更新。

然而,教育数字出版涉及面较广,是教育学、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艺术设计、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综合体,对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调研策划、开发制作、营销推广、销售服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工作的细分在教育数字出版中就成为可能。结合教育数字出版需要完成的工作,编辑分工应包括:策划编辑,类似于内容产品经理的角色,重点负责内容产品组织、策划,并跟踪产品立项到售后反馈整个过程;文字编辑,主要负责细节的具体执行,参与产品的设计,成为内部测试者,执行具体的产品反馈修正;富媒体编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学科背景,负责落实多媒体和互动内容的具体设计、组织开发或整合多媒体和交互内容;学科编辑,具有很强的学科背景,能够快速准确鉴别出资源的内容质量,负责知识体系的维护和资源的匹配;网络编辑,具有一定的学科和技术背景,有较强的市场敏锐度,负责密切跟踪用户使用情况和市场反应,通过与技术手段配合,快速优化资源并推广。

在细分编辑角色的同时,我们可以预期,教育数字出版未来的企业分工将会被分为教材等核心内容类和教辅等拓展内容类,它们对编辑的要求也会有不同的侧重:核心内容类企业,以专业教育出版机构为主,主要从事核心教育内容的数字出版,其编辑要求将偏重于对课标有深刻的理解,具有原创性、权威性。拓展内容类企业,以各类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企业为主,主要从事拓展内容的开发和整合,其编辑要求将偏重技术性和市场敏锐性。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编辑人员作为编辑工作的主体,在教育出版与技术融合的进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必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里料色牢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