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镇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普及现状

时间:2022-10-28 10:03:17

浅析城镇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普及现状

一、国家关于老年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我国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与建国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基数的有效控制加上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导致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增加725万,老年人口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当中,又以独生子女居多,平均每个年轻人要赡养2―3个老人,这无疑给他们造成了较为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家庭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老年人口抚养支出加大,这都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小病不敢看,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仍非常普遍。因此,老年人的医保问题更加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

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2008年,城镇参保居民人数增长到1.1亿人,有1000余万人获益,基金支付近70亿元,获益人均补偿约6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补偿率超过50%。其中,低保、重残、60岁以上老人和学生儿童占80%以上。

二、城镇老年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我国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及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进一步普及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的工作中还有以下四方面需要改进:

1.老年人对医保的认识片面,部分老年人思想陈旧,存在偏见。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医保的老人当中,94.7%的老人是通过单位直接从工资或退休金中扣除相应份额的方式上缴医保费用的,他们对医保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大多数对支付途径,支付数额,支付比例都不甚明晰。仅有5.3%的老人是通过自己去相关部门咨询亲自到窗口办理的,对医保的赔偿条例等各种支付情况比较了解。

2.医保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医保覆盖范围仍然不够广泛,需要彻底解决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医保制度的保障方式未能适应不同收入人群的需要,未达到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水平,社会保险之外的商业保险等关于养老和医药费支付的保险未和医保政策配合得体,致使许多人不能最大利益的获取医药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或退休前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工作的老人,医保参保情况普遍较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老人参保率已经接近百分之百。但是,灵活就业以及无业的老人如:民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城镇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职工、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体弱多病的退休人员)参保率较低。不同单位之间在政策执行和医保待遇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高,待遇好,政策落实到位,参保率很高,而在企业单位工作、灵活就业和失业的老人,医保报销相对较少,保障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徘徊外在医保的大门之外。

3.医保队伍不够健全。老年人口的增多加剧了人手与工作量大的矛盾。医保是新事物、医保中心是新单位,新政策还在陆续出台,业务流程仍在不断的优化整合过程中,这些对年轻的医保队伍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医保人员工作量很大,每天要办理基础信息的维护、变更、新增及补办证历卡、住院费用结算、工伤、生育费用结算等。特别是应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需要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热情、耐心,业务熟练,现在的医保队伍显然还达不到这些要求。

4.人均收入有待提高。统计数据表明,参保率和收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参保率高,而且不同的单位之间参保情况也参差不齐。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政策执行到位原因,参保率很高。不同企业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同,参保率也参差不齐。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有很多困难企业因无缴费能力,不能参保。

三、完善城镇老年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议

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相关资料,对进一步普及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经济发展是根本。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831.58亿元,比2007年增长25.2%,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镇非职工人员全部纳入医保。正因为有强大的经济保证为后盾,2008年10月底首批试点被调查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比2007年11月底提高17%,2008年认为缴费过高的未参保居民比2007年下降9%,2008年居民医保参保人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比2007年提高7.9%,享受待遇的参保居民比以往给予医保更高的评价。

2008年,经济发达地区报销比例比不发达地区高21.9%,参保率也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这就表明,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切实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人们投保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尤其是退休人数的增多,在职人员减少,缴费人数相应减少,给医保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国家财政、企业的承受能力出发,确定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使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范围更广,有利于基金的筹集和医疗费报销比例的增长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的改善,从而提高社会满意度,真正的达到全民普及医保,医保惠及全民的效果,使城镇居民尤其是医疗费负担较重的老年人从中受益。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刊物等新闻媒体,采取政策解答、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的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政策内容讲透,尤其要宣传好各级财政补助政策,让群众知道参保的好处和实惠;把具体办事流程讲透,让老年人知道怎样参保。通过宣传引导,让广大城镇老年人真正感到这是一项为民谋利的工程,积极主动地参加医疗保险。此外,宣传手段要适当,要讲究方法,以免引起老年人的反感。

3、明确责任,强化基金监督管理,健全医保队伍。强化督导检查,明确责任,密切协作,完善配套管理,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同时注意与职工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的衔接,让所有群众都能参保。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着力解决好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

4、建立更加能够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医疗保险专项政策,即建立独立的老年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学生的公费医疗、红十字会做的中小学生医疗保险等多种医疗保险,这些保险仍无法满足老年人和一些高端人群的需要。有关部门应考虑结合老龄化状况,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建立老年人专项医疗保险政策。

5、积极探索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模式。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城镇老年人可以选择参与多重类型的保险,获得基本保障之上的较高层次的保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少医疗费负担。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更正

由于本杂志社工作上的失误,将2010年第9期上区域经济栏目中的《从清浦区实践探寻淮安区域经济发展之路》一文的作者刘拓误写成孙海涛,特此更正。

改革与开放杂志社

上一篇: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挑战与出路 下一篇:湖北长阳民族文化事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