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时间:2022-10-28 09:42:5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不需要别人夸赞自己美好的姿容,只一味地将自己高洁的志意播散开来,充满整个世界。王冕将这首诗题在自己所画的墨梅图上,画的是梅,写的是人。黑色的梅花如同诗人的傲骨——卓然不群、超然自在。

王冕善画梅花,当时即享盛名,求画者络绎不绝,每画一幅,王冕即题诗一首,这首《墨梅》就是一首题画诗。

梅花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一株植物,它一贯寄托着士人高洁脱俗的精神追求,王冕钟情于梅花,又何尝不是将梅花幻化成自己特立独行的气骨呢?

王冕生当元末明初鼎革之际,自幼即具奇气,虽然出身农家,但是好学不倦。父亲让他放牛,他却偷偷溜进学堂听讲,以至屡屡将牛丢失,家人无可奈何,听其自便,于是王冕干脆晚上跑到寺庙里,借着长明灯,坐到佛像上去读书。王冕的好学广为流传,终于被同乡大儒韩性收为弟子。

学成以后,王冕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考试失败,于是他从此绝意仕进。曾有人推荐他担任官府吏员,王冕说:“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

王冕喜游名山,曾在大雪天赤足登上金华的芙蓉山,在山顶四顾大呼:“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后又北游,“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时人目之为狂奴怪民。

王冕名声日盛,有官员坐马上求见,他却将其拒之门外,官员转身离开没有多远,他即倚楼长啸,故意让官员听见,以示羞辱。这与“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的故事如出一辙。

王冕曾北上大都,他预见到大乱将至,拒绝了秘书卿泰不花的荐举,返乡隐居九里山,种梅花千株,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胡大海奉朱元璋命攻打绍兴,于九里山获王冕,朱元璋授以咨议参军之职,而王冕当夜即死。

纵观王冕一生,其为人处事超越常规,独立意志极为强烈。人以妄人视之,王冕就坦然以妄人自居,说:“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在这种貌似狂妄的表象背后,实际上埋藏着热切的理想主义内核。无论是业师韩性死后门人以醇儒视之、倚楼长啸时隐然以孔子为榜样,还是他隐居九里山时著秘书一卷,以为可以辅佐明主平定天下,这些都反映出王冕心中纯粹的儒家的道德理想与政治理想。难怪刘伯温在为王冕的诗集《竹斋集》作序时说:“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可惜,纯粹的理想在面对现实时总是显得无能为力,与常人不同的是,王冕没有采取妥协的态度,而是“清高厌觅万户侯,笑引江山归画史”(《剑歌行次韵》),他选择了固守内心的澄澈,在诗与画的超然境界中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孔子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王冕是位“狷者”,而在俗人的眼中,狂、狷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冕的死,至今依然是个谜,清人朱彝尊引徐显《稗史集传》说王冕是因为“不降其志以死者也”。看朱元璋对待当时不能控制的文人如倪瓒、戴良、高启等人的手段,有理由相信王冕也是被杀害的,当狷介之士面对着无可逃脱的极权统治时,或许唯有这样才算死得其所。

黑色的梅花原本就不是俗世中物,“人夸好颜色”更非期望中事,唯有一缕清香,不假修饰,力透纸背,充满乾坤。这清香画不出来,却活得出来,也闻得出来。

上一篇:给梦想一点时间等待奇迹 下一篇:三角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