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德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10-28 08:32:49

西方国家的德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西方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是都非常重视德育在学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在不同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本国实际、适合本国需要的德育模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国家德育模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实施德育的普遍规律,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道德教育模式与实践经验,探索改进和完善我国德育模式和加强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西方德育之模式

(一)美国的德育模式

美国的德育模式主要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和理论构建模式四种。其中,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美国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德育模式,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发展学生认知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在现实道德冲突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判断、学会如何选择。美国著名的道德心理学专家科尔伯格是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创立者及代表人物,他提倡要把德育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因为在生活中对学生心灵产生重要影响的并不是教师对于道德理论的谆谆教诲和高谈阔论,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点一滴的行为,即学习生活中的德育。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拉斯思、哈明等人,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其直接目的就是要塑造人的价值观。他们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能仅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价值澄清法即是由此提出的一种教授价值观的方法。但近年来,该模式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种模式过分强调个性特征是反理性的,极容易导向价值相对主义。

社会行动模式是美国教育家弗雷德·纽曼创建的,他认为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因此,该模式旨在教育学生如何影响公共政策,有鲜明的行动取向。

理论建构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詹姆斯·谢弗。他认为,作为一种观念并具有相对性的价值观,可以分成美学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其中的道德价值观是教师应致力进行的。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道德教育置于民主与多元社会这一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德育应该帮助学生发展一个识别、澄清和分析价值观冲突的民主框架,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够对价值观问题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理解与把握。

(二)德国和英国的德育模式

德国在现代教育方面堪称一流,其道德教育也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和底蕴。特别是1989年东、西德统一后,逐步形成了富有特点的德国道德教育。首先在目标上,德国德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心和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在内容上,崇尚自由与责任,突出健全人格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在实施方面,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渠道渗透。

当代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宗教知识和传统的教育;二是注重培养具有理性和自治的人的教育;三是注重个人品行的养成教育;四是注重培养有责任心和关爱之心的公民教育。其学校德育的特点是注重德育目标的导向性、德育内容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并存、德育模式的情感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德育方法的创新性。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著名道德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体谅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情感是道德教育的第一位,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以情感为中心,而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二、对我国德育模式启示

(一)美国德育模式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1. 道德认知模式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良性循环,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二,要确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小学德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自觉体验和探究中提高道德水平,尤其要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世界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第三,要重视利用隐性课程设置道德情境,让学生感受道德行为发生时的情感状态、社会风气,感觉到社会法制情境对道德行为产生的安全性等影响因素。第四,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全面提高全体教师队伍特别是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德育队伍。

2. 价值澄清模式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在借鉴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时,应注意并避免价值相对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利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价值观以及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德育具体内容等。第二,在德育目标上应着力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帮助学生追求合理的价值理念,并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努力协助学生不断地修正和提高、升华自己的价值理念选择,形成真正个人具有自律精神的道德准则,并且努力在生活中恪守和践行。第三,在德育的内容上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社会。借鉴价值澄清德育模式,学校德育应更重视学生的现实社会和真实生活,提倡真实教育,推行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致的德育目标和共同的价值标准,使理论和现实结合,保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彰显学校德育的效果。

3. 理论构建模式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能够以这种科学的世界观为基础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要分清工具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从学理角度上来说,工具理性涉及的是手段问题,而价值理性则涉及目的。两种理性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对体现人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要把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起来。由于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要靠学校的努力,也要靠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二)德国德育模式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第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拓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内容。要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把道德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第二,发挥政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政府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有政府的引导。第三,要实现“心理——道德教育”一体化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在具体的目标、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不太相同,但是在塑造一个健康完整的人这一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必须双管齐下。第四,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实现生活过程德育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与生活内容,积极地探索生活过程德育化的方式方法,实现德育主体走进生活、德育内容联系生活、德育方法贴近生活、德育领域覆盖生活、德育评价指向生活的德育模式。第五,要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多采用隐性渗透方法,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把德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英国德育模式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第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德育”理念。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理解和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意义与尊严,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教育。第二,要转变旧的德育理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独立的道德选择。第三,要重视文化传统的教育功能,培养具有“根”意识的中国人。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探索各种途径和形式,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培养出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第四,要重视情感因素,把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作为德育的重点。

注释:

[1]郭敏敏.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对培养中国当代中学生道德感的意义与作用[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1(8).

[2]华敏,夏立军.德国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模式建构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3]崔景贵.心理-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10(06).

[4]赖文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5]欧金华.英美高校德育主体的构成和职责[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6).

[6]郝文武.两种理性及其非理性统一的有效教育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

上一篇:构建和谐德育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下一篇:深化课改 教学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