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办学资源溢出: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8 07:16:03

高水平大学办学资源溢出: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国内高水平大学在举办独立学院过程中,通过溢出办学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催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高等院校,凸显了溢出效应在市场化的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高水平大学办学的溢出效应广泛存在于各种层次的高水平公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引导性机制中。正确认识这种以教育价值导向为根本、市场机制驱动为形在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效应机制,深入挖掘民办教育对这种机制的引进和适用的切入点,对促进独立学院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溢出效应;办学资源溢出;独立学院;“985”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10-0053-06

一、问题的提出

独立学院自上世纪末诞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它充满了独创性和未知性。独创性是指独立学院这种诞生自公办民助逐步过渡到民办的模式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创新。未知性是指在举办独立学院的过程中有三个主体――独立学院、举办高校、投资办学的企业等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独立学院的优势机制究竟是什么到目前仍然没有完全解读出来。对于民办独立学院的优势或特点,当前通用的说法是“民、独、新”,即“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这些特点,无疑是相对公办院校而言的,这可以解释独立学院为什么可以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迅速发展,但不能解释独立学院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等方面远远高于社会民办高校,因为后者在“民、独、新”等方面比独立学院更明显。有学者对此的观点是,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独立学院举办的时间并不长,它的优势在于依托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起点比较高。因此,解释独立学院的办学优势不在于其如何吸纳社会资源,而在于如何激活和放大独立学院与举办高校(即,母体高校)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校友会网与《21世纪人才报》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排出的2011年中国独立学院前一百位排名中,由“985”高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荣获前四强,并分别占据了前十名、前二十名的六成和七成席位,以“211”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来看则包揽前六名的殊荣,并分别占据了前十名、前二十名的七成和八成的席位。由此可以看出,高水平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所举办的独立学院成绩斐然,产生了良好的办学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多年,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研究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现象。本文通过高校资源溢出的理论进行一个个案研究,对独立学院的优势机制进行探讨。

二、理论假设

1.高校的发展存在校际的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spiuover Effect),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在自身运作的同时,不期然地对其它主体的诞生和发展产生辐射性的助推和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外部性。在经济学领域。关于溢出理论有三种典型的阐释:一是阿罗用外部性解释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二是罗默提出的知识溢出模型。该模型认为,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三是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该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

除了阿罗、罗默和卢卡斯之外,还有很多经济学家对溢出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弥补原有理论不足的同时也开拓了很多新的视野。比如,帕伦特研究了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特定厂商选择技术和吸收时间的边干边学模型。他认为在前后各种技术吸收之间,厂商通过边干边学积累的专有技术知识为进一步的技术引进做好了准备。科高认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源于示范、模仿和传播;其二来源于竞争。旺和布洛姆斯特罗姆比较全面地看到了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的影响。一方面,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扩散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出的存在。在互为约束的前提下,可以求取各自的动态最优解。

经济学领域关于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对某技术或资本优势的企业(一般为跨国投资企业或行业主导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或行业运营过程中,在经济效益、行业技术、管理规范、人力资源等领域对同行业、周边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群进行的辐射和联动性质量提升,出现了以点带面或者立体式产业提升的局面。溢出效应的发生机制包括示范、模仿、传播和竞争,既有被动适应机制也包括主动对接的机制。根据在经济学领域中关于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构建出关于溢出效应的体系模型,如图1。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校际的溢出效应同样存在,与营利性的企业相比,不以营利为目标的高校之间的溢出效应,其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发生机制和原理有很多可类比之处。透析高校办学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对于解释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与中观现象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理论手段。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溢出效应的溢出源是那些先发的、具有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资源的高校,如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等,它们在办学过程中可溢出的内容包括社会声誉、办学理念、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方案、办学设施、办学资金、社会资本等诸多方面,其溢出机制包括示范、模仿、传播、竞争、输送和辐射等方式。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溢出效应是贯穿始终的。从中世纪开始,大学从欧洲大陆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巴黎索邦发展到英伦的牛津、剑桥,再到德国的柏林大学开启新的时代,辗转美洲、亚洲,直至全世界,大学的发展就是一种办学资源流动溢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溢出效应也发生过发生机制的变化。形成民族国家之前,大学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只有知识的传播。人员的迁移,制度的示范与模仿,高等教育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非竞争性的。当民族国家诞生之后,尤其是近现代开始把高等教育作为富国强兵、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手段,高等教育的溢出

机制开始呈现浓厚的竞争色彩。但在一国之内,除却高校自身发展的利益考量,在整体上由于高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非营利的属性,竞争还是高校之间非本质性的关系,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办学资源溢出的最佳方式是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这一点与企业间的溢出效应发生机制是不同。对后者而言,双主体的主动互动固然存在,但并非主流,单主体基于行业竞争和生存的需要积极利用溢出效益是更为常见的发生机制。借鉴经济学溢出效应的模型。可以将高等教育教育领域的溢出效应模型构建如图2。

2.母体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转化为独立学院的办学优势是一种溢出效应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根据我国国情,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创新。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很多模式,如母体独办型、校企合办型、政校合办型、民办挂靠型和混合举办型等多种类型,但总体分为两种模式:内生型办学模式与外生型办学模式。“所谓内生型的独立学院是指以普通公办高校作为举办主体,主要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实施办学的独立学院。”“所谓外生型办学模式是指高校办学以社会出资方为主导,完全按照民办机制进行运作,举办高校主要通过其办学声誉、教学管理等方面来协助独立学院开展办学。”内生型和外生型的区分主要在于是否由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主导学院的发展和主持重大决策的制定。在形式上的表现为独立学院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及其话语权。但无论哪种模式,母体高校在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对决定其水平、层次和发展前景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正是母体高校办学资源溢出的体现,但这种影响并不会干扰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和独立性,因为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的溢出效应是一种外部性现象。溢出效应的外部性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表现为虽然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资源的共享、声誉共享等方面都有着切不断的联系,但是,民办独立学院是实施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的法人组织,是与母体高校完全分离的高校组织,是外部个体。如果母体高校在举办独立学院过程中,未能完全确立独立学院的独立性,那么其溢出效应将难以发挥,会陷入“一校两制”、甚至“校中校”的尴尬境地。

3.“985”工程高校资源最为丰厚。对独立学院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

所谓“985”工程高校是指我国“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校人选“985”工程。自1998年起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资金,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支持这39所高校在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加强建设。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完成了一期建设,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40多亿元。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政府投资“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不仅会对“985”工程高校产生直接的增量增长,大量的资源投入到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平台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周边高等教育群和生态圈产生溢出性影响,这其中包括更新办学理念带来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和管理队伍升级带来的人力资源盈余、教学设施、设备增长带来的教学条件盈余等。这些因素会以重点大学为中心进行波浪式辐射,冲击非重点高校的办学理念。人力资源和办学资源的溢出流动进一步充实到非重点高校,提升这些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这就是“985”工程高校的溢出效应。

在独立学院的举办过程中,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的溢出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同为民办性质的高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在学科成长、教学管理、社会声誉、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优于其他民办高校就是很好的证明。相比较而言,母体高校为“985”工程高校的独立学院在举办时,把母体高校在办学传统、良好的社会声誉、优势学科、优质师资、先进的办学设施、广泛的社会支持等诸方面的强大优势直接转化自身的办学优势,较之企业和政府提供的办学资金支持更为直接和有效,较之非重点大学的办学资源溢出强度更大。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2011年中国独立学院前一百位排名中,由“985”高校和“211”高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占据了第一序列绝大部分席位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当高等教育的发展引进一定的市场机制时,资源配比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必然发生在高校集群中。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来讲,公办高等教育的资源会向民办高等教育进行溢出,资源密集的重点大学会向非重点大学产生资源溢出。目前,独立学院尤其是“985”高校举办独立学院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我们证实了高等教育领域溢出效应的存在,也展示了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高度集中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民办机制推动下迅速溢出、辐射的效率和威力。

三、个案研究:成贤学院与东南大学

虽然独立学院具有“民、独、新”的特性,但是母体高校在举办独立学院时,由于与独立学院有先天的纽带联系,还是会在办学资源的各个方面产生大量的溢出效应,比如学校声誉、办学理念与制度、师资、管理队伍、办学设施、以及经费等诸多方面。因此,母体高校的水平和实力可以转化和催生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下面我们以一个“985”工程高校为个案透视一下这种溢出效应的发生机制。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70个本科专业。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东南大学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培养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东南大学校长易红任董事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左惟任董事会副董事长、学院院长。成贤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切入点,强化产学结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凭借良好的办学优势、专业优势、管理优势和诚信优势,深受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信赖。经过多年发展,成贤学院连续多年招生分数线位居江苏省同类院校首位,在全国民办独立性院校排名中位居前列。成为紧密依托国内高水平“985”高校打造高水平独立学院的典型。以东南大学和成贤学院的院校为例,来分析“985”高校在举办独立学院过程中发生的办学资源溢出(见表1)。

通过表1的类比分析,可以发现东南大学与其独立学院关系至为密切,在院校领导、学校

设施、教学数据库、专业设置、办学传统等方面都可以发现直接联系。从这些联系中可以看出“985”高校的办学溢出效应对于独立学院的举办其作用是多么全方位而巨大。这种溢出效应普遍存在于国内较为知名的独立学院中,其差别主要在于不同学校采取了不同运作机制和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在对母体高校资源溢出的承接和转换方式和效果上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溢出效应是我国当前公办高校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实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辐射和广延定义的推动的基本运作模式,对此模式的发现和有意识地多元化发展是推进独立学院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高校的有效机制。

四、结语

本文提出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在举办民办独立学院过程中,通过溢出高等教育办学资源,促使一批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高等教育院校高速发展,表明了溢出效应在市场化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有巨大作用的观点。并认为如何建立一种机制促成溢出效应高效持续发挥作用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这种以教育价值导向为根本、市场机制导向为形在的效应机制,并深入发掘民办教育对这种机制的引进和适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溢出效应是以经济利益推动为基础,以知识和技术的高速复制、传播、创新为手段的现代社会组织互动发展的一种运作机制。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国内高水平大学举办独立学院过程中,将市场化的理念引入民办教育,以竞争机制和自身的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运作机制相结合,迅速实现了公益性公办高等教育对准公益性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高速推动。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大问题需要加以重视作为今后独立学院发展研究的重心:一是如何在教育领域这一与市场环境有本质区别的场域中,更好地移植、嫁接、生成、完善溢出效应的理念、模式、机制和场域环境。二是在较短的一个时间内如何辨析“溢出效应”的“市场本质”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本质精神的嬗变和改造,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使其真正是为教育发展的社会性责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将是关系到独立学院如何实现民办性质、独立发展而坚持教育本质的关键,也是指导独立学院在平衡办学资源引进和高速独立发展关系的定海神针。上述两个问题都需要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办学实践来推动其发展,目前的研究还只是初现其萌芽,未来的研究才能真正展现高等教育溢出效应机制的主体形貌。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共同对此进行研究和争鸣。

上一篇:成人高校咨询服务供给研究 下一篇:独立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