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谋变

时间:2022-10-28 07:01:14

农村税费改革后,提留统筹被取消,“村官”也被“断奶”,农业税逐步减免,“村官”将不再是“催粮官”。那么,村干部将如何执政?岁末年尾,带着“村官”在新形势下怎样提升执政能力的问题,笔者走进了铜梁县的乡村。

带出个养猪状元村

平滩镇的一个逢场日,距场镇10公里外的香水村一大早就热闹起来了,两辆大卡车停在村口的公路上,村民们你来我往,把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肥猪往车上抬。

村支部书记高金云当天卖了6头肥猪。他说:“今年村民采用科学养猪法,1-9月已出槽肥猪5400头,现存栏4839头,全村1500余人,人平养猪已达6头以上。”香水村以这一养猪规模坐上了全县“养猪状元村”的交椅。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村民养猪,真是靠干部带起来的啊!”联系该村的镇干部李升泉告诉笔者。香水村各方面条件较差,曾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农村税费改革之初,村干部曾因看不到经济发展希望而集体辞职。镇里及时调整村班子,帮他们理清思路。经过苦苦思索,村干部决心带领群众发展生猪。2003年以来,村干部人人立下“军令状”,自费外出求取“养猪经”,并在自家试验。村支书高金云到了邻近县一个养猪场当起了“卧底”,“遥控”老婆一次喂养了13头猪。结果高金云家的13头猪3个月就出栏了,获利3000多元。村干部汇编了《科学养猪技术要点》小册子,结合各自养猪的实际,办起了养猪培训班,在村民中引起轰动。头炮打响后,村里趁热打铁,请来畜牧公司和饲料公司的人,连续举办4期培训班。村民的热情上来了,村干部又挨家挨户上门指点迷津。很快,全村大部分村民掌握了省时、省工、省心、省料的科学养猪技术要领。

村支部又多次与饲料公司联系,邀请饲料公司在村里建立直销点,让群众既方便购买,又可在每头猪的育肥成本上节省20元。

村里出槽的肥猪逐渐增多,村支部又与贩运户达成协议,每月直接将汽车开进村里统一收购。

“人还是那些人,圈还是那些圈,养猪的效益却有了天壤之别。”看着村民数着一沓一沓崭新的钞票,高金云在一旁笑得很开心。

“跑”出个纸业基地村

“浙江有富阳(以纸业著称),重庆有铜梁。”虎峰镇党委书记杜锦兴说,“我们提高村干部的执政能力,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以事实说话。近些年,我们和石岭村村干部一道,已跑出了个纸业基地。”

石岭村紧邻虎峰场镇,从2002年以来,该村已通过出租土地经营权等方式,从县外引进3家造纸企业,目前产值已达数千万元。村民出租土地经营权每年每亩获300公斤稻谷的补偿,40多名村民进厂务工,人月均收入超过600元。

说石岭村的纸业是村干部“跑”出来的,那可是一点不假。2002年初,当几个村干部得知沙坪坝区一长期经营纸箱厂的业主欲投资建纸厂的消息,便主动找上门去,折腾了几个来回后,终于与业主达成意向性协议。

这事最终由镇里拍了板,村组干部迅速落实。他们首先召开党小组会议,还算顺利地在党员中统一了思想。但在召开村民会议时,会场却炸开了锅。5组村民苏超模首先发难:“搞工业对我们有啥好处?(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不是办了砖厂么,我们得到啥子好处了?还不是你们干部几爷子摆了本烂账收场?”不少村民纷纷附和:“土地占了,我们还不都喝西北风去?”

村民的想法是实在的。然而,兴工富民的思路也是无庸置疑的。为什么明明是好事一桩,村民却如此“不买账”?村干部思来想去,最终认为症结在于村民对村干部失去了信任,对村干部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必须首先转变村干部的作风。“有问题查问题,没问题讲道理”,“两委”立即组织村民代表检查历年账务,将检查结果公布上墙,并在村民会议上澄清事实。针对村民对土地经营权出租后没了口粮的担心,村支部书记杨建远拍胸脯保证:“愿意种地的,我们一定帮他调出地来。这次建厂,我家的承包地一寸也占不到,但是我愿意全部让给要地种的农户。”村委会主任陈明泽、组长苏昌聘等党员干部也毅然作出这样的承诺。

躁动的村民终于沉默了。村干部再分头行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苏超模一直持反对意见,杨建远就不厌其烦,一直“盯”住他不放,数次上门谈心。

业主进场时恰值隆冬季节,天气恶劣,对施工进度影响很大。村干部夜以继日泡在工地上,前后50多天,却没有人得过一分钱的报酬。村干部的无私奉献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在纸厂务工的村民苏昌后告诉笔者:“以前,我也是个‘叫鸡公’,不赞成搞工业,现在,我总是对干部说,有多少工厂,尽量引到我们村来。有了企业,不说别的,总比在外头下力强嘛!”

舞出“龙头”经济村

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铜梁龙舞,有一个品种叫“火龙”。高楼镇的“火龙”,声名远播。

“去年前几个月,高楼火龙通过演出已挣了200多万元,舞龙收入已占了全镇农业纯收入的20%。在镇里的统一协调下,舞活这一‘龙头’产业的,就是我们各村的村干部。”高楼镇党委书记何川对笔者说。目前,以各村党支部为主体,高楼镇组建了14支火龙龙舞表演队,村干部担任队长,负责组织训练、表演,同时也是龙舞队员。舞龙所得,60%作为队员的劳务收入,40%留作村集体积累。

向永伦是高楼镇大桥村村委会主任。自从村里组建龙舞队以来,他便一直带领几十名农民兄弟扛着“火龙”,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他说,龙舞队的每一个主力队员,一年大约有两三个月时间在外演出,每人可挣到5000-6000元。看到弟兄们腰包鼓起来了,当“村官”的也脸上有光。最重要的是,外出舞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有个什么项目,大家都容易接受,还能帮忙拿个主意。有一次,龙舞队到了四川省三台县,一路上见到成片的桑树,大家暗自称奇。此后,大家取得真经,一家伙弄了400多万株良种桑苗回村种植,当年全村出售桑苗增收30多万元。如今,向永伦又对养鸭有了“感觉”,自家喂养起200多只蛋鸭,年家庭收入超过两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陆续成长起10多户养鸭大户。

几年走南闯北,村民都说向永伦变了:一向沉默的他变得能说会道,胆识有了,带领村民致富的本事也增加了。

上一篇:重庆官员问责在行动 下一篇:呼唤善解矛盾的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