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单导学下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28 06:57:17

浅谈活动单导学下的有效教学

“活动单导学”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过程中,教师以“创设情境一巡视指导一评价、追问一总结评定”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以“明确目标一自主活动、展示―组内间交流一反馈检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潘动单导学”能真正做到四个转变:由重‘镦”向重“学”的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到底怎样秀出精彩,笔者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1.精心定制‘活动单”是成功的开始。“活动单”是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指路向导,引领学生完成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庄子说得好,学习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实践也表明:一个好的“活动单”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检测评价以及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注意点。最重要的还应以学生的现有知识为基础来定制。在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我让学生感受郑和航海的路途遥远,我把参考书的航海路线图直接复制给各活动小组,让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通过理解地图来感受郑和航海的路途之远。然而,实践后发现这样做法是不科学的,反而无意中给学生学习创设了另一些困难?因为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图解,学生却犯了难,很多学生根本看不懂地图,更读不懂地图那些“专业术语”,因为这些知识已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学起来困难不断,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不应直接简单地复制“活动单”,而要对“活动单”进行“助消化、再加工”。使其变为确立在学生认识基础上的、通俗易懂的、量身定制的“活动单”。

2.运用策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不尽相同,同一种活动。不同阶段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也不能雷同。课文背诵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果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再好的活动方案也无济于事。我们应尽可能地利用视、听、触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朗读的精彩片断,观看与课文相关的表演或剧情来激发兴趣;利用新、奇、疑等“触发”学生的思维,如给学生讲一些与之相关韵神奇故事、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背诵欲望;利用“德、情、喜、悲”等“感染”学生的心灵。如通过一些感人的事迹、名人成功的轶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增强学生背诵的决心和毅力。教师在不同学习环境下,不同学习阶段中,通过这些方式来唤醒学生本已熄灭的热情火焰,激发学生超强的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预习是成功实施活动的保障。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没有通过预习,常常会在此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和探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目标。有时在学习活动中。我发现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往往需要讨论较长的时间,甚至相互争执,最终很可能会得到一个不正确的结论,结果也是“两亏”,不能完成活动目标。这一挫折使我明白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于是,我采用多种预习手段,或是把预习任务提前交给组长,由组长先研究透彻,这样下一课的活动中,再由组长指导组员学习:或是课上利用教师直接讲解等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表象,然后再由,学生去活动。这样一来,教师既不劳苦,学生遇到难点时又能轻松化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写、动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进发灵性,张扬个性,把基于生命、成就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多数情况下,学生与教师交流都不太顺畅,往往需要让小组或个体展示学习活动的成果时,学生都会出现退缩、害羞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一部分原因就是过去我们教育中的那些遵纪守法、师道尊严传统培养了学生胆怯的心理。使得教师无法与学生沟通,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也不敢主动接近老师,也不敢在众师生面前展现自我。

实际中。大部分语文老师同时又是班主任,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畏惧感的。其实老师也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喜爱,为此,我们教师只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参与中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建议,感受学生的喜、悲、成、败,与学生互为师生,你当学生是老师,学生当你是学生。只有当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整体,教师才能很准确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一旦不依赖于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焕发出极大的潜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下一篇:作业,因情趣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