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06:54:15

企业合同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 要:在明确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影响合同管理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合同风险评级和合同审批的管理对策。其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研究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合同风险管理的战略,为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合同管理 风险因素 评级 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合同也称契约,是当事双方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明确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或是以文字或语言自愿约定、共同遵守的规则[1]。合同几乎是企业所有商务活动的基础,因此,合同管理对于各企业的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合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建设及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等方面,已逐渐在向更大范围的企业合同管理扩展,并开始研究如何规范操作流程,如何利用定量研究方法来精确设计合同[2]。随着我国对合同的日益重视,各地逐渐成立合同管理协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评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合同管理的发展。

我国对于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在众多文献中合同风险管理的思想虽有提出,但是侧重风险管理的内容过于粗糙和笼统,而且均为定性描述。合同风险是合同的不确定因素[3],本文将系统地提出影响合同管理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同风险分级和合同审批的管理对策。这些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成果必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合同风险管理的战略,充分地分配资源,为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2.合同风险因素分析

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合同风险不同的成因来源,可将合同风险因素大致分为资本信用风险因素、流动性风险因素、市场风险因素和合同操作风险因素四大类型[4]。为了方便合同风险因素的细化分析,本文将着重研究企业经营中最常见的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的项目合同。

2.1资本信用风险因素

资本信用风险因素即企业的资本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企业资本资源是否充足、确定,客户信用是否良好,企业净资产数量等。从项目合同角度分析,资本信用风险因素为合同总价,项目收益率以及客户信用:

2.1.1合同总价

合同总价是合同风险因素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合同总价带来的风险与企业自身的资源密切相关。如果企业自身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及净资产量,那么即使是较高的合同总价对于该企业而言也不具有很大的风险。相反,如果企业的资源有限,那么就须认真评估该合同总价对于自身的影响,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

2.1.2项目收益率

根据合同价格以及企业自身对项目的投入,可以计算出该项目的收益率。项目收益率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本的累积。项目收益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出项目投资对收入分配的作用、以及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高低。如果项目收益率低于该项目所属行业或企业所规定的基准收益率,那么可以认为该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具有很大的风险。

2.1.3客户信用

客户企业的信贷可靠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的推进和收益,因此在合同签署前,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2.2流动性风险因素

流动性风险因素即客户的流动资金风险,包括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即短期偿债能力。有的客户企业其资本资源很丰富,但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为固定资本,而且其赢利能力又有限,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甚至长期存在负现金流的情况。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解决短期融资的问题,则存在流动性风险,与其进行交易的风险会很大。

2.3市场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是行业整体发展情况、重大突发事件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引起市场变化导致的风险。如果项目合同中涉及到外汇,那么汇率的波动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汇率一旦发生变化,原先预计的合同成本和利润都将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合同总价较高且汇率变动频繁时,该项目合同的市场风险较大。

2.4合同操作风险因素

合同操作风险因素即由于在合同订立、效力、履行方面的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将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包括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在项目合同中,合同操作风险因素为合同支付,合同担保以及关税支付:

2.4.1合同支付

合同支付可能存在多种风险,首先客户可能由于自身资金周转的问题而逾期支付合同款项,这是企业常遇到的合同风险,逾期付款问题会对债权人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在合同中应有相关条款规定双方的权利。

在总价固定且时间周期较长的项目合同中,企业还需避免成本上升所带来的风险。长期的成本上升会不断压缩项目的利润,使其达不到原本的收益水平甚至导致项目亏损,存在较大的风险。

在项目合同的支付条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较特殊的条款,如客户全权处理有关支付的问题,即合同的支付完全不受控制;支付以实物形式进行;合同的支付须等到客户收到款项后进行等。这些特殊条款都使得债权人企业对合同支付方面的控制大幅减少,从而增大了合同支付的风险。

2.4.2合同担保

合同担保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由客户或第三方向企业提供的以确保债权实现和债务履行为目的的措施。合同担保条款的存在与否,影响到合同中债务的履行和债权的实现。

2.4.3关税支付

当项目合同涉及进出口与关税时,关税支付问题显得至关重要。这里的关税支付风险不仅包括进出口税及关税费用还包括申领客户所在国进口许可证的问题。进出口税及关税费由客户或企业自身来承担,抑或这些费用已包含在合同中,这些问题对合同的收益影响很大。另外,客户所在国进口许可证的申领流程繁琐,申领时间周期长,如果进口许可证的申领受到当地政策法规的阻碍会造成合同双方重大的损失。

3.合同风险的管理对策

从合同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防范合同风险必须重视合同订立到履行的各个环节,只有在上述各环节消除风险因素才能有效减少合同风险损失。本文认为,企业防范合同风险的具体措施应是从合同订立的角度讨论合同风险的防范,做好事前的控制工作,并从具体的操作入手探讨直接对策。

3.1风险评级制度

合同风险评级就是以合同风险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影响大小为标准,来确定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第一,它可以表示某种合同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第二,以合同风险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分类,有助于制定合同风险管理的战略。

合同风险评级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一个大型企业也许面对几十万的损失可以一笑置之,而对一个小企业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了合同风险分级不是事先制定的标准,而是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评估过程中予以确定的。

风险分级最终价值在于资源分配,对于风险等级高的合同风险,属于企业应当投入较多精力和物资进行处置的合同风险;而风险等级较低,对企业影响微小的合同风险则无须投入过多的关注。通过这种资源分配,在确定的资源投入前提下,能更有效利用企业资源解决合同风险,产生更大的利益保障。

下面仅根据上述的合同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评级制度。

3.1.1资本信用风险评级

资本信用风险因素主要与客户的信用以及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资源有关。评估一个企业的资本信用风险有助于了解其实力和规模。一般而言,公司的治理结构越清楚,资本越充足,与其进行交易的风险越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如某家大型工业企业将合同总价的风险等价分为3类,分别以3千万人民币和1亿人民币为界限划分风险等级。

3.1.2流动性风险评级

流动性风险评级主要根据客户企业负现金流的情况及订单额度划分,如果客户企业存在长期负现金流的情况并且时间超过项目合同的执行期,订单数量又较大,那么该项目合同的风险等级会较高。

3.1.3市场风险评级

市场风险评级主要根据汇率波动的情况来划分,这是一个会计估计问题,重点在于如何对合同总成本做出合理的预计。如果企业可以对未来合同执行期间的汇率波动趋势做出比较可靠的估计,应按预计合同发生时的未来汇率作为估算的基础并计入合同总成本中,那么合同的风险等级就较低;如果无法合理估计未来汇率走势,只能暂按现行汇率估计总成本,且合同中没有相关的货币条款的保护,合同的风险等级会较高。

3.1.4合同操作风险评级

合同操作中的合同支付风险可以通过合同中的条款评级,其宗旨自然是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例如客户逾期付款风险因素中,合同是否有条款规定企业有权在逾期付款的90天后索要利息,推迟工作及终止合同;成本上升问题中,合同是否有专门的价格调整条款;以及合同中是否存在上述因素分析中的特殊条款等都会成为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

合同操作中的担保风险评级可以通过合同中是否有担保条款及担保费用占合同总价的比例来衡量。如果项目合同中不存在任何担保条款或者担保费用占合同总价的比例很小,则说明该项目不需要过多的担保条款来保证合同的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合同担保风险等级较低。

合同操作中的关税支付问题同样需要分级管理。从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企业总是想避免支付在客户所在国所发生的进出口税及关税费用,同时又不对得到客户所在国进口许可证负责。关税支付风险的评级可以根据这些思路来进行,如果项目合同中明确地指出进出口税及关税的费用分摊问题并且企业对得到客户所在国的进口许可证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该合同的关税支付风险等级较低。另外,如果合同中包含一条保留条款,以保证在得到进口许可证及没有其他障碍影响出口的条件下履行合同,那么该项目合同的关税支付风险也较低。

3.2合同审批制度

在项目合同风险评级分析完成的基础上,企业可根据上述的风险分级依据制作问卷。问卷的问题即项目合同风险评级的各项依据,问卷的选项为不同风险等级下的风险因素情况,然后企业有关部门要对这些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每个问题事先授予的权重来综合得出该项目合同的风险等级。在现代研究和调查中,问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项目合同中的风险问卷不仅可以科学地得到项目合同的风险等级还可以为后续的合同审批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便于审批流程的推进。

在项目合同的风险分级后,对项目合同的风险得到了科学、系统的评估。这些评估需要直接反映到企业上级各个部门,上级各部门会根据部门自身的情况、合同的风险等级及合同条款内容等多方面对项目合同进行审批,以保证项目合同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保证项目的进行有利于企业的收支,避免企业投资过分集中于少数项目而造成畸形发展[5]。

就大部分企业而言,项目合同的审批的流程为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总经理。经过这一系列的审批流程,表示该项目合同已受到企业的认可,合同的风险能够被接受并且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4.结语

本文在一个比较务实的层面上分析了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采用风险分级和合同审批的制度来对合同的风险进行管理。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也是企业实施防范合同风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之一。同时,文中提到的合同风险问卷对于各企业完善合同风险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沈敏.合同风险研究[D].四川大学,2002

[3]袁亚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建筑科学,2009,32:50

[4]高显义.工程合同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5]朱颖俐.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审批制度的不合理性[J].河北法学,2003,9:138-142

上一篇:班组管理与提高企业生产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