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现在开始

时间:2022-10-28 06:41:20

创新,从现在开始

新闻人永远要创新

8月24日下午,第三届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颁奖暨座谈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郝克远与大众日报各部门主任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并与获奖者座谈。获得一、二等奖的记者编辑结合自己的获奖作品谈了心得体会。本期摘要刊发座谈会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

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设立于2010年,旨在奖励大众日报年轻记者、编辑、评论员(五年内新招聘者)在上年度的优秀新闻创新、创意,以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闻创新实践。评奖范围包括文字报道、摄影、版面、栏目、业务论文以及与新闻有关的策划、活动等。

一,创新要始于足下。创新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前几天,与其他领导谈论申报长江韬奋奖的事宜,其中申报人必须有个硬条件: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这就是说,如果今年要申报长江韬奋奖,那么至少在2011年就要获中国新闻奖;而要2011年获中国新闻奖,那么至少2010年作品就要在报纸上发表。这就提醒我们,今年要收获长江韬奋奖,至少要在3年前播种。因此,创新要趁早,不要等什么节点,要从现在开始,从手头上的每篇稿件、每个版面开始。创新和获奖有什么关系呢?创新的不一定是获奖的,获奖的一定是创新的。

二,创新要形成习惯。创新不要当成负担,而要成为一种自觉。我们在这里举办创新奖颁奖仪式,集团一再提倡创新,似乎创新是一种要求,是上头的精神。其实不然,创新应该是一种自我需求,是你自己成长的需要,是你自己成才的需要。我始终认为,创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即“新”死,也就是新鲜感之死。如果看事物没有新意,那干事情还有什么心思?心沉寂了,岂不是最大的悲哀?前几天,集团一位领导对我说:你都50多岁了,怎么还这么有激情?我说,人生在世,没多少年,能干事的时间更少了,老拾人牙慧、唯唯诺诺,岂不亏了?

三,创新要求真务实。所谓新,是适应变化要求的新,是产生正面效果的新。创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这张报纸的市场定位、读者需求,这一点极为重要。在报社里,多数人是有想法的,但这些想法,必须与报纸的定位契合。大众日报定位为权威政经大报,要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这种定位,是由70多年历史积淀所决定的,是由省级机关报的政治地位所决定的。创新必须符合大众日报的这一定位,而绝不能相反。创新要务实,要深入实际。这次的获奖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走转改”的精品,都是“三贴近”的佳作。只有与百姓面对面,只有深入基层实践,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新闻作品创新,内容是决定性因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唯有内容独一无二,才能赢得读者认可;既有内容创新,也有形式创新,那必然是精品佳作。

四,创新要形成共振。不少同志都谦虚地表示: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创新要多方努力,需产生共振。记者写稿有新想法,部门主任审核,如果主任不认可,那么创新就会被扼杀;编辑做版有新点子,交给值班总编签版,如果总编不认同,那么创意也就终结了。因此,我们要在符合报纸定位的前提下,打通报纸各环节,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创新的普遍共识。只有这样,记者写稿追求新意,编辑做版追求创意,相关负责人鼓励突破,从而形成创新的文化与氛围,舆论影响力必有新的突破。 (注:根据记录整理,标题为后加)

上一篇:大海以外的生活想象和美学执行 下一篇:悦华酒店 佛跳出墙觅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