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悟语言之精妙

时间:2022-10-28 05:49:46

谈感悟语言之精妙

摘要:叶圣陶与吕叔湘先生都谈到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见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研究语感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构建语感教学课堂结构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教学课堂结构

对于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更是明确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可见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构建语感教学课堂结构的问题。

1.对语感的认识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文章图样,文意,文情,文序,文境,文势,文术等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里固定下来。“格”(指正确的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就越强。语感力强的人,看一篇文章,听一番谈话,不仅可以迅速领会其内容,还可以直觉地判断其正误、优劣。与“格”契合者为正,为优;与“格”背谬者为误、为劣。同样,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索地(指不必考虑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语言结构等)借助于“格”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积淀着思考。 正如“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一样,“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2.语感教学课堂结构

语文教学本体改革构建了语感教学新体系,其中包括一套语感教学的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即:感受语言,触发语感一品味语言,生成语感一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这一课堂教学结构体现了学习语言的规律。

下面,以何其芳的《秋天》为例,具体介绍对语感教学课堂结构的探索。

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全诗,并要求学生一边聆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然后要求学生用散文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接着引导学生理清全诗的思路,又接着让学生揣摩这首诗的语调(柔和)和节奏(舒缓)并放声自由朗读,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听范读)、看(默读)、读(朗读)、说(复述)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触发语感。

第二步,品味语言,生成语感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揣摩的方法深入学习诗歌的语言。首先,提出语感品味点,结合语境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将改过的诗句与原诗句进行比较,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和对诗歌主旨的探讨。这一步主要是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人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生成语感。

第三步,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要读得流畅而有激情,将自已对诗意的理解融入范读中,并指导学生用柔和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朗读这首诗,要求学生凭借声音的抑扬顿挫传达出作者和自己的感情。可以先朗读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语感随笔,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的练习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通过听、读、说、写,特别是说和写,训练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第四步,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在前三步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提出当堂背诵的要求,并强调背诵也要有感情,要诵出语调,诵出意境。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全篇或重要语段),抄写精彩语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这是一堂“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课,抓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一根本,运用语感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揣摩、比较、背诵等多种途径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语言,触发语感一品味语言,生成语感一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教学过程科学地反映了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从“感受”到“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感性习得为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于语言知识切身感悟言语意蕴和言语规律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科学地、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获得语感的多种途径

3.1 从生活经验中获得

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过往的体验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注释。不曾亲眼见过,而老师又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不能产生表象,也无法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更无法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

3.2 抓住自己的敏锐感受

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激发生活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潜心摸索,一定会有所发现。

上一篇:浅谈业余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