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偏差行为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28 05:01:46

3~6岁幼儿偏差行为特点分析

【摘 要】儿童偏差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对于3~6岁幼儿来说,更多地比正常儿童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特征。本文通过分析3~6岁幼儿偏差行为特点,从而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对于儿童的品格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3~6岁幼儿 偏差行为 特点 原因 措施

一、3~6岁幼儿偏差行为的特点

近几年,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不利于幼儿发展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虐待幼儿或者保姆虐待幼儿。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成长,从而使得幼儿出现了各种问题。偏差行为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过程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的偏差或者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而判断偏差行为的表现主要体现为:第一,问题比较集中地发生在一个特殊的阶段,比如发脾气,咬手指等等;第二,无论情绪还是偏差行为,所反映的行为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不体现在一个综合症候群;第三,在没有遗传或者家族的继承性前提下,往往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联系,这往往也与幼儿生活的环境有关系。

另外,3~6岁幼儿偏差行为也在性别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比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行为,这往往体现在男孩在遵守规则、冲动上比女孩更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在教育的问题上尤其是幼儿的教育却忽视了男孩与女孩发展之间的差异,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活动方式逐渐减少。男孩不像女孩那样能够长时间地静坐在那里,他们的小动作更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和利用男孩的兴趣特点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把握效果。

二、幼儿偏差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幼儿的教育最初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因此,幼儿偏差行为问题的产生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的态度、家庭的气氛以及幼儿在家庭的互动过程中所模仿的行为。幼儿生理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幼儿园活动要适应其发展顺序,避免进行幼儿身体能力不能承受的活动,使幼儿形成挫败感,从而出现偏差行为。以上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对幼儿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内,往往是以父母的各种教养行为特征为依据的。父母通过自己的教养方式来传递自己的信息以及价值观念,从而使得这种家庭规则以及行为方式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亲子之间的互动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但是沟通方式的好坏都能够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发展。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水平以及职业、婚姻状况不同,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尤其是亲子双向的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视野观察或者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形成类似的行为方式。

最后,幼儿偏差行为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源于幼儿的气质问题。幼儿从出生起,就带有一种自己的气质,幼儿与幼儿之间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是引起幼儿偏差行为的内在原因。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能够引起各种问题,幼儿们在幼儿园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表现是自己的气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相互协调,将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不协调,则需要更多的因素来纠正幼儿的偏差行为。

三、处理幼儿偏差行为的措施

一方面,父母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来确定幼儿的教育方式。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自己的特征,尤其是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处理幼儿偏差行为时,要从幼儿自身的问题出发,不要以自己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调节作用,在自己的心理成长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教育或者教师的教育,从而使得自己在与外界的交流过程中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与外界的沟通来影响自身的行为,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方式,然而这需要家庭教育能够正确引导幼儿来进行沟通或者互动。

同时,在对待男孩和女孩的行为方式上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男孩更多采取强硬的教育方式,而对于女孩需要采取温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健康地发展。

另一方面,从教师出发,幼儿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更具有耐心,更多地为孩子着想,以充满爱心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幼儿。身为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够使幼儿感受到关心,而温和的语言更能使幼儿感到亲切,这样幼儿才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针对幼儿的偏差行为,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态度,恰当地处理幼儿问题。教师要进行阶段性自我反思,找寻自己身上某一阶段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看自己处理幼儿偏差行为的态度是否合适,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工作态度是否积极等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近几年,幼儿偏差问题时常存在,因此要加强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配合,全面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偏差行为的复杂性,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更多的研究问题。任何时期的幼儿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行为,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需要各方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而舒适的环境,纠正幼儿的偏差行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危红英.幼儿攻击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143-144.

[2]崔丽霞,雷雳.中学生问题行为群体特征的多视角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3):112-119.

上一篇:复合土工膜在渠道防渗加固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分... 下一篇:悲观情绪幼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