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教育建议解析

时间:2022-08-04 06:08:0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教育建议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期望,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笔者围绕《指南》健康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及相关目标,结合当前幼教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生活环境、生活照料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桌、椅和床要合适”“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些建议要求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照料好幼儿的生活和关爱幼儿,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尽量减少外界不利因素对他们的伤害,这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在某些幼儿园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的因素。例如,同一个年龄班中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完全一样,没有依据幼儿的身高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进餐或绘画时,个子较高的幼儿很容易出现弯腰、驼背的姿势,而个子较矮的幼儿则不得不耸肩,这种状况若长期存在,则不利于幼儿正确姿势的形成和视力的正常发育。又如,水果刀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弄不好会导致幼儿受伤;幼儿的床铺较高,很容易导致幼儿摔伤;为幼儿提供的饭菜或饮用水较烫,很容易烫伤幼儿,等等。

(2)在某些幼儿园中,忽视幼儿内心感受和心理健康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为了加快幼儿进餐的速度或是让幼儿吃完一定量的饭菜,有的教师就硬往幼儿嘴里塞饭菜或是给幼儿吃汤泡饭。这会让幼儿感觉到痛苦,对进餐产生恐惧和焦虑,不利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又如,经常会有个别幼儿表现出不愉快、伤心、焦虑或生气等不良情绪,这时很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关心、安慰和适宜的指导,但是,有些教师视而不见,很少关心他们。再如,个别教师较容易情绪化,当自己情绪不佳时会因为幼儿在某些方面没有按照要求去做而训斥幼儿或是发脾气。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生活环境,全面照顾好幼儿的生活,这关系到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用具用品、玩教具、食品等方面的卫生与安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和日常的保育工作,都需要幼儿园各部门、各类工作人员认真而踏实地工作以及相互的有效配合。有关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儿童膳食、卫生与消毒、伤害预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卫生部2012年3月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作了明确规定。幼儿园园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幼儿园各部门应认真贯彻和执行。

(2)提供一个温暖、轻松、能得到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愉快地生活和活动,这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中的温暖、轻松以及教师给予的尊重、理解、接纳、关爱以及支持,可以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提升爱心,不断增强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二、健康教育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情,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提醒幼儿保护五官”“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这些建议要求我们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既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又围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家长指明了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的具体内容和策略。

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自我保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促使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这不仅对维护幼儿当前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使幼儿逐步成为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小主人,并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态度与行为基础。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教师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例如,幼儿经常会出现低头画画的现象,这时正需要教师及时提醒他们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注意用眼卫生,但是有些教师只关注幼儿画得怎样,而忽视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

(2)有些教师的教育行为不能保持一致。例如,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些教师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玩具,但另一方面又出于某种考虑在其他环节放弃这种教育时机,如在进餐时会因为某些幼儿用勺不够熟练或动作较慢而给他们喂饭。

(3)一些幼儿园缺少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教师组织健康领域活动时,通常只开展体育活动,很少会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卫生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4)来自家庭的不利影响。例如,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还有可能给幼儿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又如,有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或是因幼儿做得不好而凡事包办代替,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重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健康领域的大部分目标都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吃、睡、玩、行等方面密切相关。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许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渗透健康方面的指导既自然也十分必要。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习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获得能力上的发展。例如,在幼儿进餐、吃午点的过程中渗透营养教育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运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行为特点和个体特征,随时渗透运动安全方面的指导。

(2)根据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幼儿的生活需要,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围绕某一个健康主题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护牙齿”“眼睛的故事”“美味蔬菜”“这些食物一定要少吃”“与妈妈走失后怎么办”“防火逃生演习”“情绪脸谱”“生气了怎么办”等,可以更具体、深入地对全体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这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意识、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与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爱护牙齿”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指导幼儿观看相关音像资料,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爱护牙齿以及刷牙的粗浅道理,并通过讨论与交流。分享爱护牙齿的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刷牙动作的正确示范,并结合念儿歌、看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模拟练习,帮助幼儿学习和练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如果能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给幼儿提供在园刷牙的机会,则有助于幼儿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向家长传递有关爱护幼儿牙齿的信息,鼓励家长在家里也支持幼儿的健康行为,帮助幼儿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3)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健康指导,做好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的教养方式、生活方式对幼儿健康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康知识、行为的获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指导。例如,通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定期面向家长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认知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和支持幼儿在家中的健康实践,家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的健康

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在《指南》中,虽然没有集中提出如何开展体育活动,但从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仍然能看出幼儿体育活动组织方面的基本思想和要求。据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要点。

(一)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这些建议体现了国家对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的基本要求,同时表明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掌握的基本思想。保证幼儿每天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最基本的要求。幼儿只有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才能逐步提高机体对于外界气候及其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幼儿园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减少或占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有些幼儿园较忽视在冬季和夏季对幼儿进行身体锻炼。

(3)有些家长对孩子在冬季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不太支持,担心孩子受凉、生病,要求幼儿园减少冬季户外活动的时间。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冬季锻炼的重要价值,并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冬季户外的适当锻炼,有助于逐步提高幼儿机体的适应能力,我们应充分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时机。

(2)在冬季和夏季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外出活动。冬季可以选择在风较小、较暖和的时间段外出活动,一般以跑、跳活动为主,运动量可以适当大一些;夏季应避开最热的时间段外出活动,宜选择在树阴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运动量应相对小一些。

(二)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这些建议体现了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的基本理念。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激发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要实现体育活动的价值,增强幼儿的体质,其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身体运动的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体验、主动练习,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会限制幼儿玩某些大、中型幼儿体育活动器械。

(2)在有些幼儿园中,体育活动器材不够丰富多样,尤其缺少对幼儿身体机能的促进与完善有重要价值的器材,如秋千、荡船、转椅等。有的幼儿园即使有,数量也严重不足,幼儿几乎很少有机会活动。

(3)有些幼儿园组织的体育活动存在一些偏差。如主要开展以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为主的体育活动,较重视开展幼儿球类活动或幼儿传统体育游戏,而较少开展其他方面的体育活动。

(4)有些幼儿园没有充分利用当地一些较好的可供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环境资源,如公园、植物园等。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地方限制幼儿园开展远足活动。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不同形式、内容的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2)幼儿园可开展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例如,带领幼儿每天做基本体操。促进幼儿体态的健康发育,全面锻炼幼儿身体;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探索、自主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得身体素质和动作方面的发展: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玩雪、远足等,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锻炼幼儿的耐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身体,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如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滚铁环、抽陀螺、跳绳、跳房子、跳竹竿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带给幼儿的将是丰富的运动体验、愉悦的感受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体育活动中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和安全指导。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全面、认真地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并根据活动的需要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教育。

(三)体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这些建议表明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活动的种类与活动内容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幼儿。即使是适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安排和组织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个体差异,以便通过体育活动切实达到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幼教理念以及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让幼儿被动、机械地进行身体练习,或是要求幼儿的某个动作达到规定的数量或距离。

(2)有些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只关注幼儿的活动兴趣,认为只要幼儿玩得开心就行,忽视对幼儿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3)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够强,缺乏全面的规划;对体育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到位,对幼儿的动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体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阶段应避免进行专门性的力量、耐力练习或活动,负重练习、举哑铃、拉拉力器、拔河、掰手腕、长跑等运动均不适合幼儿,有可能会导致幼儿机体的损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主动练习,避免进行被动、机械、枯燥的身体练习,更不能用训练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决不能硬性规定幼儿活动的数量或距离,更不能进行统一的达标训练。

(2)应处理好体育活动兴趣与动作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既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自主地活动,也要重视对幼儿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两者要兼顾。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但仅激发幼儿的兴趣还不够,幼儿动作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还需要适宜、有效的指导。

(3)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选择和组织体育活动。第一,以幼儿身体素质为导向,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体育活动。例如,为了提高4~5岁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可以提供垫子、小跨栏、低一些的攀爬设备、儿童球、沙包等运动器材,鼓励或带领幼儿进行匍匐爬行、助跑跨跳、攀登、自抛自接球、相互抛接球、拍球、掷远、掷准、跳房子、追逐躲闪跑等游戏活动。第二,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考虑。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尤其是要注意对幼儿基本动作的正确指导,也要注意将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考虑,并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例如,在引导幼儿最初学习单脚连续向前眺时,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应定在幼儿平衡能力、协调性以及力量的培养上,在幼儿单脚连续跳跃的能力有一定提高后,则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坚持往前跳更远点的距离来逐步提高幼儿的耐力。

四、其他领域的活动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这些建议体现了健康领域的活动应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展的,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同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社会领域。将健康领域的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一些幼儿园通常是单独设计和组织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较少考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2)有些幼儿园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相互结合和渗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领域之间的结合与渗透有时比较牵强,或是生搬硬套,或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结合,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关联。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应重视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例如,在进行营养教育时,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和水果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而对蔬菜和水果的认识与分类等也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范畴,因此,可以将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使幼儿在认识蔬菜和水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建立起对食物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并逐渐喜欢吃多种蔬菜和水果,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2)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要自然,并且应是实质性的渗透和整合。例如,幼儿在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在随着音乐自由地哼唱、表演时,在与成人或同伴一起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都能很自然地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这便是实现健康领域中“情绪安定愉快”目标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展其他领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牢记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随时加以渗透和整合,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

上一篇:教师角色:童年的守望者 下一篇: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的成果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