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铣削故障的排除与调整

时间:2022-10-28 03:40:19

数控铣床铣削故障的排除与调整

摘 要: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已被广泛应于各个加工行业,其性能越来越全面,具有应用广泛、加工精度高、人为因素干扰少、加工能力强等特点。同时,由于数控机床技术的先进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于数控机床的维修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数控 铣床铣削 排除 调整

中图分类号:TG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079-02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解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与调整。案例如下:设备名称FANUC0i―Mc数控系统,故障类型为铣削出现椭圆现象。分析:对于数控铣床铣削后出现椭圆,通常考虑以下3点原因:(1)X-Y轴伺服不匹配。(2)反向间隙。(3)X-Y轴不垂直。

1 X-Y轴伺服不匹配

伺服不匹配占故障比例为87%,因此首先考虑此问题。应用球杆仪进行检测可得图1,图中2和3为正反向360°得出的图形, FANUC0i―Mc数控系统位置增益(伺服环增益)参数是#1828(0.01s-1)。

(1)产生原因。如果轴间伺服环增益不匹配,会导致伺服不匹配误差,此时两根轴不同步,一根轴要早于另一根,造成椭圆图形,如图2所示。

(2)故障排除。伺服不匹配将导致插补圆不圆。一般情况下,进给率越高造成插补圆的椭圆程度越大。与前一个图像相符,原机床参数#1825X轴(6000),Y轴(3000),故减少X数值,增大Y值,如图3所示。

经过反复调整参数检测调整(最后参数是X2200,Y7000)后图像如图4所示。

此时数控机床铣削出现椭圆的故障消失。

2 反向间隙的排故与调整

此机床的反向间隙占29%,发那科数控系统调整反向间隙的参数是#1851,如图5所示。图中由某轴线开始处有一个沿图形中心外凸的台阶,台阶的大小通常不受机器进给率的影响。在图中仅有Y轴上显示有正值反向间隙。

检测图像是Y轴有反向间隙,调整参数为28.4 mm,调整后球杆仪检测进行间隙补偿。由于Y轴反向间隙存在正负两个值,丝杠两固定端应存在串动或者丝杆副有问题,需要重新调整固定等。现在圆度由原来的638.6 mm通过球杆仪检测及数控系统参数调整变为32.8 mm。

3 X-Y轴不垂直

原因: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各轴的垂直度误差都经过测试,满足机床的设计精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垂直度误差超过设计精度时,就需要进行修正,垂直度超差的原因主要是各配合部分的移动。X-Y轴经过长时间的振动与受力,经常会发生偏移,这时就会出现X、Y轴之间垂直度误差的出现,误差主要出现在一个方向,即XY平面内。

原因:在使用数控机床的过程中,测试排除过每个轴的垂直误差,达到机床的设计精度。垂直误差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偏差会超过设计精度,这时就要进行修正,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各配合部分发生移动。X-Y轴长期受到震动和受力,所以很容易发生偏移,所以X、Y轴之间发生垂直度的误差,并且误差主要发生在XY平面内这一个方向。

解决方法:将Y轴导轨重新进行定位面配刮,配刮镶条,这样可以将定位面积扩大,从而定位刚性也变强。将X-Y轴修刮至符合标注的呢机械垂直度,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定位面修正,然后重新定位丝杠副,避免丝杠副弹性变形的发生,增加度在导轨、丝杠和各运动表面,避免各运动部件发生爬行现象。

4 结语

本文案例对于数控机床铣削出现椭圆形的故障排除应用了球杆仪,同时需要技术人员、机械以及电器的配合,通过对X-Y轴伺服不匹配、反向间隙、X-Y轴不垂直等可能因素进行排除和调整,最终排除了故障,使机床的加工圆度达到加工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平.西门子840D系统伺服轴参考点调整方法研究[C]//2011年“天山重工杯”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五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 张钢,李松生,陈晓阳,等.磁悬浮高速电主轴的设计分析[C]//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3] 王春来.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报警类故障及实例分析[C]//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 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0.

[4] 王春来.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报警类故障及实例分析[C]//“绿色制造 质量管理”―― 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1年会论文集.2011.

[5] 王可,王家钦,付玉升,等.基于统筹方法的数控铣床开发研究[C]//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6] 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 侯力.机电一体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

[10] 邱宣怀.机械设计[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08重印).

[1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3] 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基于提高人脸识别效率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际关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