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0-28 03:04:41

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中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加强德育教育,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模式,采取“管育并重”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根本作用。本文对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一、加强对“管”的认识

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想构建良好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就要加强对“管”的认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第一,为了确保中职院校的正常发展,中职班主任要加强制度化的管理,这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例如,规定学生在假期间不到人群密集的街道上行走,不随意打闹,避免发生交通意外。但是,制度化的管理一定要适度,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过度干涉学生的私生活,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第二,中职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态度不要太过强硬。虽然班主任强硬的管理模式在表面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学生内心对班主任的行为是非常不满的,久而久之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中职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管理的力度,采取良好的管理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第三,中职班主任要重视管理形式,采取多样化的管理形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管理效果。只依靠管理来限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德育起不到太大的效果,中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二、充分发挥“育”的作用

1.在交往的基础上实现以情育人

作为中职院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和的实施者,班主任通常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非常严厉的姿态,而这种形式的交往姿态,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中职班主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跳出过去与学生交往的思路,不断创新交往形式,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交往关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全力帮助。交往模式的转变不仅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以情育人的目的,从而实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目标。

2.在理性的基础上以理育人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情绪也不稳定,非常容易犯一些错误。但是,在学生犯错误时,中职班主任不应一味地批评、责罚学生,而应该与学生进行冷静的交谈,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进而选择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会犯错、应该怎样改正,还能在理性的基础实现以理育人的目的,使中职班主任由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变成引导者,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德育人

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备受长辈的关爱,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想法和自我利益过于突出,不爱与人相处。中职院校是学生迈入社会的一个平台,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育,尤其是在组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时,要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

三、管育并重,以育为主

针对“管”和“育”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人提出“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相对平衡,而是要在二元论的理念中加强对重点论的重视,即不仅要坚持“管育并重”,还要抓住侧重点。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育”是最终目的,所以应该以“育”为重点,在两者并重的基础上以“育”为主,特别要注重以理育人、以情育人、以德育人。中职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过错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而应该从“育”的角度出发,从而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目前新课标不断深化实施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中职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采取“管育并重”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上一篇:论“健忘”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技工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