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

时间:2022-10-28 02:27:19

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

摘 要: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财务管理理念滞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力;财务管理职能作用有待强化;财务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要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需加大财务管理创新力度,实现财务管理理念、制度、职能、方式等创新,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李丽霞(1965-),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财务科科长,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聂菊玲(1965-),女,河南安阳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长,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06.0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58-03

一、概述

从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目前改革的情况看,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其中,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仍属于准公益性质的组织,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占用和使用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特别是鉴于科研事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作用愈发凸显的情况下,我国在科研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实现对财政供给资金及其他各项资金的合法、规范及高效运用,成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受计划经济时期惯性思维影响下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难以有效适应新时期下市场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成本过高等,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1]如何推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以提高资金使用效能、降低财务风险,成为当前摆在我国科研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简单来讲,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科研事业单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有关规定,对单位资金进行组织、运用及管理,以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预测、核算、分析、监督及控制等,从而保障科研事业单位活动的有序展开,实现单位价值的最大化。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整体管理的核心。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中的预测、计划、配置、调控和监督职能,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带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科研事业更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相对于要求不断提高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科研事业单位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滞后

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认识不到位,重科研,轻管理,特别是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在科研单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甚至存在着科研经费归课题组所有、单位无须干涉的片面看法。财务管理观念的淡薄不可避免地造成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某些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既难以保障单位科研资金的有效使用,也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对科研单位资产、经费等的分析、监督和控制职能。二是随着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主动性明显不够,仍习惯于“坐、等、靠”的被动理财观念,缺乏效益意识、风险意识和预算管理意识,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2]。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资金项目复杂化等情况的出现,也需要科研单位财务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才能从整体上有效把握单位的财务状况,改变当前财务管理中的混乱局面。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监督不力

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有赖于科学、完善、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反观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还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及完善的情况。一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依靠个人经验,随意性大。二是,有的科研事业单位虽然也建立起了财务管理制度,但财务管理制度内容难以体现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有关财务管理规定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指标,难以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有效的指导;对于违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奖罚措施缺乏硬性的规定,不利于培养和形成广大科研人员的财务意识和理念,也难以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对财务预算方案贯彻落实控制和监督力度不够,无法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在规范和优化单位内部管理的应有作用,监督不力造成资产流失、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三)财务管理职能作用有待强化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不到位[3]。财务预算作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地位被弱化,缺乏规范有序的预算程序,预算内容不完整、不全面,预算方法落后,仍采用简单的累加方法编制预算,测算不准确、科学性有待提高。特别是项目预算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编制方法的个人经验色彩浓重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预算难以完整真实地体现科研活动的成本,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经济合理、支出结构不合理、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等现象。二是对于单位资产及对外投资的管理不严格,容易导致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的不符,财务信息难以真实、准确,导致单位财务管理的混乱及资产的流失。三是财务管理预测、分析、控制等职能的发挥严重不足。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简单地停留在报账型财务管理活动层面,缺乏事前、事中控制,仅局限于事后算账,对于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较少涉及,如财务的分析功能、监督功能等,无法及时地为科研事业单位有效运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四)缺乏与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有效、充分的沟通,一是造成财务部门缺乏对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的充分了解,难以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做到相互理解和积极配合,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科研管理部门或项目小组通常负责科研项目的争取及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关注不够,加之部门间配合度低,也直接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对科研资金的筹集、配置、使用及其他情况缺乏全程的了解和综合管理,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互脱节,单位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无法得到保障。

(五)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忽视新时期下社会及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注意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对于财务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度较低,财务管理理念滞后及方法科学性低,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有些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片面认识,加上受自身水平的影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只关注财务的表面运作,如会计核算等,难以及时发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问题,更谈不上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数据支持,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三、加大财务管理创新力度,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一)理念的创新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加强和完善,不仅关系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一种对国家、社会负责的表现。要转变科研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确立财务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更新和树立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加大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积极应对科研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势下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将风险观念、知识经济效益观念、价值最大化理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及人本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有预见性地应对环境变化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实现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将可能遭受的损失降至最低。

(二)制度的创新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最终建立及健全,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只有将财务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才能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据本单位科研项目特点,制定出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涉及财务管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所有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都有章可循,并对有违制度规定的行为的奖惩措施作好详细说明,做到预防控制为主[4]。另外,为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力贯彻执行,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度建设,明确各个部门及个人所承担职责的同时做好与单位其他管理制度的协调工作。

(三)职能的创新

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从单纯的核算和反映向综合管理型的转变,加强财务的精确分析,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在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环节,强化财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利用“零基法”科学编制单位的财务预算方案,通过预算执行与控制环节确保预算方案的落实。二是加大对科研事业单位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和跟踪监督力度,不定期地进行清查与盘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四)方式的创新

在单位内部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积极协调好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是,要从制度上明确规定其他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义务,及时准确提供财务部门所需要的资料;二是,目前存在着的不和谐关系,财务部门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调整财务人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满足各部门对财务信息的特殊需求,共同推进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人员素质的提升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当前科研单位中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和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5]。第一,对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新颁布的政策规定等,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积极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严格依法工作,切实提高依法理财的能力,从源头上制止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第二,加大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时发现科研单位资金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执证上岗政策,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力度。

参考文献:

[1] 倪润霞.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经济师,2010,(07).

[2] 张春萍、韩联健、林海燕.对制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04).

[3] 陆立宁清.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8).

[4] 王卫灵.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2).

[5] 陈冬云.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9).

上一篇:浅析关于返利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 下一篇:“三驾马车”协调驱动 “求稳”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