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由我做主

时间:2022-10-28 02:09:03

快乐游戏由我做主

比拟世界隶属于我园七巧板活动中的角色游戏内容版块,同时也隶属于孩子的自主性课程内容。比拟世界模拟孩子熟悉的社会生活活动区,创设了孩子比较常见的五个社区环境,包括:超市、婴幼园、面包坊、超市、交巡警平台。在比拟世界活动中,着重让孩子通过社会角色扮演,学会与周围的人与环境融洽相处,体验合作与成功的乐趣,同时很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规则保证,快乐游戏

(一)自主游戏是计划和规程的自主,而非随意和紊乱的自主

全园性七巧板活动形式多,涉及的场地广,是全园幼儿、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园活动,这需要我们遵照已经约定好的计划和规定来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教职员工:2~4人按照专业特长重新组合为项目小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七巧板活动。

幼儿:按照约定计划和规定自主参与七巧板活动。

(二)自主游戏是权利和可能的自主,而非散漫、无规则的自主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这些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

游戏中的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上的。在培养儿童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收放自如,是日常教育中“自律”“自主”同步进行的结果。当然,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例如:在比拟世界活动前,孩子有选择游戏的自,但在选择比拟世界的孩子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就需要在“限定人数内,先上后下”的规则条件下,孩子对于自己能否参加活动进行选择,才能保证游戏正常开始的可能。

二、及时引导,快乐发展

(一)树立正确意识,引导提升自主

自主游戏让儿童既能体验游戏的快乐又能获得发展,而非傻玩、无指导的玩。

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更多的是从旁观察,减少介入指导。这会产生一个极端:当儿童有了问题需要帮助时,教师不及时介入,唯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

(二)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则是指导游戏的主人

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及时恰当地介入:

1.当幼儿无所事事时,引导幼儿树立目标,层层递进。

在比拟世界自主活动中,难免有幼儿出现随意游荡的情况。当幼儿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当幼儿对材料都不感兴趣,出现游离状态时,都需要教师及时介入。

2.当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体验成功。

教师在敏锐地观察到了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应当及时地鼓励幼儿由易到难进行尝试。当孩子通过努力后取得成功,对他(她)的心理刺激更强,自我肯定能使他充满自信,坚持克服困难。

3.当幼儿活动无法再深入时,引导幼儿相互激辩,推进活动。

当幼儿活动无法再深入时,教师巧妙地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挑”起孩子的争论,引导幼儿相互激辩,产生后续的新需求,让活动步步推进。幼儿通过相互的分享交流,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从而让活动更深层次地交往、推进。

4.当幼儿长时间单打独斗时,引导幼儿同伴配合,完成合作交往。

在自主活动中,幼儿的交往离不开配合。所以,当幼儿长时间单打独斗时,我们会引导幼儿尝试同伴合作。

三、及时反思影响因素,深化自主

全园幼儿参与的比拟世界活动,因其参与对象、组织状态、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发挥游戏活动的自主能动性增加了难度,我们在组织实践中也有许多的困惑。这需要我们,通过及时反思幼儿和教师在自主活动中行为,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深化比拟世界的自主性。

问题1:幼儿的多变性

因比拟世界是一个自主游戏活动,每次选择参与活动的幼儿个体不一样,对比拟世界游戏的玩法、形式、要求等都不熟悉,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困难。

实践:比拟世界自主性活动内容每月更换一个主题,以1~2个区域为关键指导对象,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玩耍。这一应对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知道如何去玩、让教师知道如何去指导,但在如何引导不同的活动个体,避免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问题上还需继续反思、实践。

问题2:每次参与活动的幼儿状态不一样

幼儿在比拟世界活动中,持续的状态多变性,时刻发生着变化,对教师指导的考验也最是严厉。

实践:细化五个社区区域的责任制,从人员配给上更大程度地发现儿童不一样的状态,及时引导。两个教师定点、定区观察和指导,发现儿童的状态变化,及时介入,延续儿童活动的良好状态;一个教师漂浮、总体观察和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幼儿游戏状态,在活动结束前进行小结和点拨。

问题3:环境的多变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玩什么”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如何创设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游戏环境,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是我们一直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实践:在创设的比拟世界大环境基础上,细化如超市、婴幼园、面包坊、超市、交巡警平台等内环境。每周根据幼儿活动状态,通过更新、修补、增加等方式丰富、改善区域内环境,使幼儿学习、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控制外部环境,让环境的多变变成有利条件。

以生成活动为主导的比拟世界活动,需要教师真正地实现观念改变行为,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还要善于用心倾听、用心观察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需要,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能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及时发现预成与生成的结合点,适时地组织相应的生成活动,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也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上一篇:芬兰:富豪超速获天价罚单 下一篇:从“阅读”走向“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