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工艺和技法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2-10-28 01:58:07

烙画工艺和技法的演变与发展

摘 要:南阳烙画相传起源于西汉,盛于明清,最早的史书记载见于晚清《中国艺术家征略》,现已成为带有地域特色艺术品的南阳三宝(烙画、玉器、出师表)之首。较有知名度的作品有: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烙制的《黄河在前进》大型木板壁画,被人民大会堂悬挂和收藏;2014年主席在发表新年贺词时,背景中的《万里长城》等。

关键词:南阳;烙笔;载体;另类烙画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52-01

一、烙画工具与材料的演变

能产生和传导温度、在某些材料上留下印记的工具有多种,如烙铁、喷灯、玻璃等。相传最早的烙笔是在炭火上加热后的铁钎,用其在材料上熨烫产生痕迹的方法作画。有志书记载清代光绪三年时,南阳擅长绘画的艺人用吸食大烟的烟扦在灯上加热后,信手在一些材料上勾勒花鸟鱼虫,得意之作以馈赠好友。故而,早期烙画时承袭前人吸大烟的姿势――“卧烙”。这种烙法沿用了大约60多年,在40、50年代才改为“坐烙”。这种工具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不仅耗时而且温度低不易恒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画工艺的表现和发展。

1959年,南阳市烙画厂组织技术人员研发了电烙笔。烙笔使用24、36伏电压,温度可控制在200-800度之间。有了这种目前为止比较理想的烙制工具,可以完成十几米长的大型作品。不仅提高了效率,表现形式也完成了一次飞跃。

凡是通过高温留下熏染烫熨、深浅不同的焦色痕迹的文字和图案的材料,都可成为烙画的载体。传统材料通常选用竹木,并制成扇子、屏风、台屏、家具等。效果最佳的常选用椴木胶合板,因其纹理较少、色白、质地细腻平整,稍经打磨后能突出呈现烙画丰富的深浅层次变化。另有一种优势是可以用温度较低的烙笔重复烘色,能达到漆黑发亮程度,这是目前其它用于烙画的材质不能替代的。

80年代后,采用了在先装裱好的宣纸、丝绢上烙画。宣纸、丝绢较竹木轻薄,温度过高、用力过重,重复回笔过多就会引起变焦、掉皮,烙透损坏,造成报废,工艺难度增加了很多。但宣纸、丝绢烙画的出现使烙画品种变得多样,卷轴的大中堂、四条屏、长卷等便于携带和收藏,顺应了南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旅游纪念及代表地域性工艺美术特色的需求。2012年9月第七届农运会,由南阳作家二月河题字的烙画为指定专用纪念品。

二、技法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烙画与中国画的立意、构图、技法相通。如工笔花鸟人物中的白描,勾勒线条要求控制用笔的力度和速度,山水中立意不同,运用的皴法亦不相同,各种描法和皴法也被引入烙画中,使工笔和写意的技法有了新的运用和发展。烙画早期采用的技法大部分是用工笔兼小写意,工艺要求形似即可。同时,因受工具的限制,烙画临摹和创作多为工笔,较难表现写意水墨画中,靠毛笔笔尖水分渲染出浓淡效果。在烙笔或其他烫烙工具作画时,在适合的材料上,需调节温度、反复烘色才能接近毛笔晕染时有虚有实、深浅不同的层次感。这种特有的褐色调带给我们的亲和古拙感是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

90年代后,烙画厂引进美术院校毕业生,使传统烙画加入素描和油画的西方绘画技法。烙制的人像作品和临摹的西方名画,再现了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

后来,又相继开发出“套色烙画”。内容多以花鸟为主。花卉的枝叶仍以传统烙制的褐色调,花头花蕊部分采用国画颜料套色渲染,也达到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

三、无限可能性的另类烙画

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见证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提倡继承传统技艺,也要不断走创新之路。新材料、新技法的应用是对烙画艺术表现手段的改进与探索。

想要创作出不同表现形态的艺术作品,有时是具有偶然性地。西雅图艺术家市川悦子的烙画是以熔化的玻璃为绘画媒介,将瞬间、无形与传统、有形结合起来。她的烙画的诞生是在工作中熔融玻璃意外洒落在热轧车间地板上,留下焦色的印记。灵感突现,利用这种物理现象创作出甚至带着烧焦的边缘和烧穿的洞的大型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烙画瞬间的、有力的、直观的独特魅力。随后,创作出的《偶遇》、《踪迹》等作品中又加入了另一种技法。用水线画在纸上,打湿的一面向下通过燃烧蜡烛的上方,被烟雾和热气熏染出轮廓区域,留下被烟雾袅袅笼罩的印记。这种火与水、炭灰与烟雾形成的新的表现形式,不可预知的表达出烙画无限可能性。

近年来,有烙画工艺师创造性地把冰与火结合起来,其运用遮挡、填充、爆冰等技法,加上其他化学材料,创立了一个新的体系――“冰火烙画”。

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是手工艺,在机械化和电脑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种艺术风格和不同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探索。计算机模拟仿真烙画的方法,追求非真实感绘制技术,已有的艺术风格绘制采用基于笔触模型和图像类比的方法,实现了对烙画艺术风格的绘制与模拟。在进一步研究中,又提出一种自动的、基于偏离映射的烙画风格绘制方法,通过图像增强细节信息和写意效果的特点,提高了绘制速度和艺术表现力。

在继承传统烙画工艺和技法的同时,也需要拓展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提升设计创作水平,丰富烙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施诺尔,张东方.火与水――市川悦子的元素艺术[J].世界美术,2013(01).

[2]钱文华,徐丹,岳昆,官铮,普园媛.偏离映射的烙画风格绘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13(07).

上一篇:释《桃花源记》中的“落英”一词 下一篇:谈对绘画肌理表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