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桃花源记》中的“落英”一词

时间:2022-09-09 09:36:08

释《桃花源记》中的“落英”一词

摘 要:《桃花源记》中“落英”一词的释义一直以来都有不同解释,文章将分析各家观点,提出自己的浅见,根据历史来源、具体文意等方面,将其解释为“坠落的花瓣”,并采用不同的例证加以证明。

关键词:桃花源记;落英;训诂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89-01

《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解释历来就存在着争议,重点就在“落英”一词上。其中“英”字的解释毫无异义,指的是“花”,但是“落”字就众说纷纭了。《汉语大字典》中“落”字的义项有27个,将有关的义项与之联系起来,能得出的也不止一种解释。我们所熟悉的中学教科书将“落英”解释为“坠落的花瓣”,这是我们通常认同的一种解释。然而,此外也有不少人将“落英”的“落”看作“开始”义,解释为“始开的花”,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认为“落”作“始”讲,是词义中的互为反训现象。其二是通过文中具体语境认为“坠落、飘落的花瓣”应该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与文中“芳草鲜美”这样春意盎然的氛围搭配起来并不和谐,所以应释为“初开的花”。

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对比及思考,我仍认为该文中“落英”应解释为“坠落的花瓣”较为合理,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一、“落”之本义

《说文・H部》:“落,凡H曰零,木曰落。从H,洛声”,即草木凋衰之意。《汉语大字典》对“落”字给予的第一个义项便是“树叶脱落”,当然不乏其例。《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四:“木落秋叶黄,登高望戎虏。”又指落叶。《史记・汲郑列传》:“至于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晋张华《励志诗》:“凉风振落,熠d宵征。”宋代苏轼《北归次韵》:“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此外,《汉语大字典》对“落”字还有一个相关义项是“稀少;衰谢;零落”。《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史记・汲郑列传》:“家贫,宾客益落。”北周庾信《秋日》:“苍茫望落景,羁旅对穷秋。”《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赶的李成军马四分五落。”由此可见,“落”字自古以来都是有“坠落”、“零落”、“脱落”等含义的。

至于不少人所提到的“落”字的“初始”义,见于《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m。落。权。舆。始也。”《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经考证,其成书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说文》是东汉时期成书,而《桃花源记》是东晋时人陶渊明所作,与先秦时隔已久,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随着变化,“落”字并不一定是“初始”之义,并且在陶渊明在其他作品中,也未见到作“初始”义的“落”字。

二、“落英”见之于他作

“落英”一词绝不仅仅出现在这一文之中,有很多文章都出现“落英”这一意象,表示“零落的花”。例如屈原《楚辞・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其中的“落”字我将其释为“零落”。“朝饮木兰之坠露”与“夕餐秋菊之落英”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句子,于是“落”与“坠”相对应,应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不仅如此,在《离骚》中除了出现有“落英”,还有“落蕊”,“揽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同样出自屈原的作品,其构词方式相同,若“落英”之“落”释为“开始”义,那么“落蕊”之“落”亦应如此,但此处不成立,故此处“落英”仍应释为“零落的花”。在此之后,“落英”作“零落的花”更是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意象了。《全唐诗》有“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斜日渐移影,落英纷委尘”等等; 《宋书・白舞》有“百草凋索花落英”;《苏轼集》中更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等等,都表示的是“坠落的花瓣”或“零落的花”;《红楼梦》中有“落英布地,步移何藉金莲;细草成茵,手掇奚胜翠羽”,既然“布地”,就一定不是“初放的花”了;《隋唐演义》有“有如落英,复缀枝头”,后文一个“复”字表明这花一定是凋落了的无疑,定不能解释为“初开的花”。

三、基于文意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桃花源记》中的原句,基于原文来讲,实应是表现的一个美好的意境。若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缤纷”一词上面,可以查到大致也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凌乱纷繁的样子”,另一义为“繁盛”。若此处将“落英”解释作“初开的花”,后面用“凌乱纷繁”来形容花,很明显与前文“芳草鲜美”的宁静意境有很大反差;但若用“繁盛”来形容“初开的花”又未免不太妥当。所以此处的“落英”如果释作“初开的花”,那么“缤纷”一词无论采何解释都与文意不太相符。再者,零落下来的桃花瓣并不是凋败的意象,反之,通常我们在桃花盛开的时节去赏花时,会发现地上也是落满了花瓣,时不时也能看见桃花从树上落下的场景,但是看上去实在是雅致、美好。若再与“芳草鲜美”结合起来,确是一番好景致。基于文意,我认为将此处的“落花”讲成是坠落的花瓣也丝毫不影响文意的表达,是行得通的。

综上,对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落英”一词,本人认为将其训为“坠落的花瓣”更符合字词源流的发展和文中意境的表达。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桃花源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4]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赵丹.也说“落英”[J].语文学刊,2011(09).

上一篇:《群山回唱》的多重主题分析 下一篇:烙画工艺和技法的演变与发展